《那兔》的爆紅,可以說讓星漫浴火重生。

張海洋最近可沒少給李易打電話,美其名曰要向老闆彙報工作。

其實李易哪裡不知道,這傢伙,所謂的彙報工作什麼鬼的,都是扯淡。

李易本來就不管事兒,基本都是甩給樓劍軍。

張海洋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根本還是饞《那兔》的第二季的劇本啊。

或許有人會問了,《那兔》的劇情都那麼清晰了,就按照脈絡繼續編劇不就行了?

可是哪有那麼容易,或許未來星漫這邊可以完全脫離李易組建劇本團隊自己做《那兔》的後續劇本。

但是至少現在不行。

結果,李易卻是直接發了一份第二季的《那兔》的劇本大綱,然後讓張海洋自己組建《那兔》的編劇團隊去按照他給的大綱去寫第二季的劇本。。

當然,這更多的是李易希望能儘快地把編劇團隊給培養起來。

而《那兔》的第二季的劇本就可以說算是一次考核吧!

而李易自己這邊,卻依然還在完善《天堂電影院》的劇本。

記憶裡面的《天堂電影院》有好幾個版本,當然,李易肯定不會去弄那個導演剪輯版的,而是公映版本的。

但是哪怕是這樣,裡面需要修改的也非常多。之前李易已經根據自己的經驗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顯然還是不夠的。

《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是外國電影,而且背景和環境可以說都和國內完全不同。

比如《天堂電影院》裡面背景是在40年代的意呆利小鎮上,電影都要經過牧師的嚴格檢查才能放映,他們會將認為不宜的“色//情”鏡頭剪掉,所以每當銀幕上出現不宜的鏡頭時,神父就會在觀眾席上搖鈴。

簡單地說,在電影裡面,神父就是早年的鑑黃師!

可是這樣的背景放在國內,顯然就不行了。

國內早年的放映師,李易特意走訪了一些曾經當過鄉村或者城鎮的電影院的放映師的人。

國內的放映師,幾乎沒有誰會去剪輯電影膠片的!

一方面是電影放映師在國內也並不是什麼高學歷人才,純粹是會操作電影放映機的工人。

而牧師的角色,肯定是要去掉的。

畢竟,在意呆利那邊,宗教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權力,可是國內,那年月的放映師,哪裡會去做這種事情?

也沒有權力去做這種事情。

不過,這方面李易倒是有自己的想法。

剪輯電影不行,那麼就反過來。

膠片電影放映次數多了,會磨損,會報廢!

所以,李易就想著把剪輯膠片改成,從磨損報廢的膠片當中剪出來一些片段!

再比如天堂電影院,這個倒是沒什麼問題,其實華國早年很多鄉村都是有小型電影院的。

而“天堂”兩個字,也容易解決,直接把村子的名字改成天堂村就行了。

國內名叫“天堂村”的多了去了!

但是,但是,最讓李易頭疼的事情來了。

那就是,電影裡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