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此生為國百戰死,也當布我大唐威!(第五更求訂)(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是院線電影,如果是要賣票的電影,那麼可能劇透,可能解讀的評論,會對影片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但是《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帳》,它並不是院線電影。
而是廣告微電影!
其實如果不去了解那一段歷史,看《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帳》, 大概很多人也就僅僅只是覺得,最後那一幕,滿城白髮兵的時候,會有所感觸。
可是如果真正瞭解一些裡面的那一段被遺忘的歷史的話,那麼再來看這部短片,那麼絕對會更有感觸。
所以, 李易自然巴不得常燕明這個京城師大的歷史系的高材生去給這部短片來一篇精細的解讀。
因為這可以讓一些人,明白更多關於這段歷史的故事,他們再去看一遍短片的時候, 絕對會有更多的收穫。
感覺也會截然不同!
常燕明在李易首肯之後,反倒是顯得有些忐忑。
因為他擔心自己寫的不夠好!
對於這一段歷史,可以說,哪怕是李易都沒有常燕明瞭解!
於是,常燕明想了許久才開始在寫這篇解讀影評。
“我想說到大唐,或許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會是那盛世,用一個詞來形容都會是強盛!
為此,那一段悲壯的史歌,似乎就很少有人提起。
因為那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大唐。
在許多關於大唐的影視作品當中,刻畫的也都是一個個萬邦來朝,四方臣服,熱鬧鼎盛的大唐。
哪怕是如《安史之亂》,最後也是大唐軍鋒,重新鼎定乾坤!
可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唐德宗時的大唐西域。
不知道那裡有一支孤軍。
更不知道他們被敵人切斷與長安的聯絡,孤懸西域, 無一兵一卒馳援。在大唐都已忘記他們時, 仍誓死捍衛疆土主權,捍衛大唐的榮耀, 與敵軍鏖戰近半個世紀。
最終全軍覆沒。
他們是安西軍。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帳》就是西州城的最後的一支安西軍!
在海報撰寫文案的時候寫著:“向東是長安,向西是大唐,向前是尊嚴”。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寫?
因為東望是長安,西看是唐土,中間是敵軍,這便是當時安西軍的處境。
公元781年,即建中二年,西域秘使與長安聯絡上,滿朝文武這才知道,西域還沒丟,將士們仍在戍守大唐邊境,聞者無不滄然落淚。
本片故事發生的時間是9年後,即公元790年,安西四鎮之一的于闐淪陷,殘兵從城裡逃出,變成流民。此時西域只剩龜茲和西州。
運送軍費,就發生這兩城之間。
公元791年,西州淪陷。片名為《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寓意即在於此。
因為,在這之後,西州就淪陷了啊!自然,也就無需再運送軍費了!
片中,唐兵與流民回憶時,提到了建中十一年。這不是錯誤,大唐歷史上的確沒有建中十一年的年號,建中的年號只存在四年,那年實際是貞元六年。
在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裡,武陵人誤入桃花源,那裡生活的人與世隔絕,猶如世外桃源般,“不知今是何世“,讀來讓人羨慕。谷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