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軸盤內其實有兩個鐵片片,謂之曰固定架,用於鉚合固定鐵珠,不使其轉動時移位。”

“所以鑲嵌時,只需做好尺寸把控,先將內外鐵環擺好,留出一側空檔,鐵珠塞進空檔幾顆就好。”

“然後再一個個撥開,使其對稱均勻分佈在固定位置,再將兩個固定架鐵片片上下鉚合,便成矣!”

說著,又指向車輪道:“此物不止可用於車軸轉向,也可充當滾軸,使車輪轉動更加省力。”

這先秦時代的車輛,其實已有滾軸,使車輪與車軸不必一起轉動。

只是銅製或鐵質瓦當組成的滾軸,裡面沒有鋼珠,就是死命摩擦,聲音之刺耳自不必提,磨損快不時便需更換。

這也是李昱驚奇,為何沒有摩擦聲的原因之一。

眾文臣頓時恍然,擊掌讚道:“有此物,則車輛運力增加數倍,當真妙不可言!”

李昱則看向秦墨道:“此物也是秦相所造嗎?”

秦墨搖頭:“本相哪有許多時間,其實與混凝土一般,皆是想個點子,讓這學館中的百工學子,去慢慢鑽研試製。”

韓非適時接話道:“吾事先宣告,這鋼珠軸承試製時,可是耗費了不少鐵料。”

“朝廷若是給的封賞少了,恐怕學子們都收不回鐵料本錢。”

“若讓百工學子寒心,秦相縱然再有奇思,日後也無人願助他試製了。”

“朝廷還是衡量一番,理應給予多少封賞吧?!”

眾文臣啞然,但也理解,彼此交換一番眼神,最後看向秦墨。

秦墨現在是宰相,當然最有話語權。

而秦墨也不假模假樣避嫌,當即向眾文臣道:“那本相便趁機提個制度。”

“日後不論民匠還是官匠,亦或是百工學子,只要有改善百工機巧之功,皆可將耗費呈報朝廷。”

“朝廷審批查驗,若封賞不抵耗費,便在酌情補貼錢財,諸君以為如何?”

改善百工,並非全值得大封賞。

一些改善實驗,或許耗費頗巨,但結果卻是有點用,卻又沒大用,就很尷尬。

但話又說回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些看似雞肋改善,便是那跬步,想要行千里,便少不了他們。

故而,朝廷還需酌情給予貼補。

眾文臣揖手贊成:“秦相思慮周全,確該如此,明日吾等便聯名上書陛下,促成此制!”

秦墨點頭,向老王綰道:“王老相,軸承的具體封賞,還是由你們商議決定吧。”

這便是他的做事風格了,只提大略細節交給群臣。

老王綰揖手領命,當場便與眾文臣嘀咕一番,而後向韓非道:“此軸承于軍於民確有大用,雖不如混凝土,但也不遑多讓。”

“朝廷會給予三等爵賞賜,另有金錢貼補,待陛下批示之後,即可與混凝土封賞,一道下發學子!”

韓非揖手一拜:“如此,非便替百工學子,謝過諸位君長了。”

秦墨心中長出一口氣,有此制度,學館總算真正走上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