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科殿試第三甲第一名劉慶秋等七百三十一人!”

至此,新科進士們再俯身謝恩,隨即傳臚大典結束。

李乾最晚來,也是最先退場的。

他的行架被宦官們抬著緩緩倒退,李乾自己則望著漸漸變小的百官和進士們,陷入了失神。

他將殿試的名次這麼安排,也是有講究的。

狀元之位留給了諸葛亮,這是因為李乾想讓某些不開眼的人儘快死心,免得再鬧出什麼么蛾子。

榜眼之位給了包拯,這是因為李乾想盡快重用他。

現在朝中的牛鬼蛇神簡直不要太多,每天李乾批奏章時都被那些人的所作所為整的異常心累。

這種情況下,僅有一個魏徵還顯得他有些勢單力薄。

如果包拯也能儘快成長起來,那想必就能讓朝中的風氣再清正些。

探花給了王華,是因為探花同樣能進翰林院,同樣能快速晉升。

李乾饞的不僅是王華,還有他的兒子。

但一個人的成長也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李乾要做的就是儘量不改變王陽明的成長環境和節奏……嗯,等日後時機成熟了,就把他送進龍場悟道。

此外,二甲頭名傳臚也是剩下的唯一一個能立即授官的名額,李乾給了鄭冠。

因為以他那種比較跳脫的性格,如果讓他去做庶吉士,老老實實的在裡面學那些亂七八糟的規矩,恐怕他根本坐不住。

還不如直接給他個官做,讓用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學一學官場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反正有李乾看著,也有滎陽鄭家看護著,他根本不會出什麼事。

顏真卿是個能安分坐住的,當初會試開考前他被包拯刺激到,與鄭冠相約一同在家裡溫書,準備會試。

鄭冠隔幾天就跑出來一次,但顏真卿卻一直沉下心來,在住處複習經義,一步也沒出門。

這次他雖然掉到了庶吉士,但李乾也不會虧待他,等在翰林院待完這三年後,自然會有重用,不會比鄭冠差。

至於更後面的那些人……雖然文章也是萬里挑一的好,有人甚至高過這前五名。

但沒辦法,誰讓李乾幫親不幫理呢?

皇帝行駕退回了乾陽殿,而對新科進士們來說,狂歡才剛剛開始。

金殿傳臚結束的同時,就有官員帶著金榜去京城中張貼,一眾新科進士們率先出宮,而文武百官們則跟在他們的側後方,遙遙望著一群進士最中間的三鼎甲。

這次諸位大人們之所以願意做陪襯,是因為接下來的一幕。

朝廷有明確規定,金殿傳臚結束後,三鼎甲由中門出宮。

這裡的中門指的是承天門的中門,此門平日裡只有皇帝能通行,別人是萬萬不能進出的。

但在今日,三鼎甲卻可走一遍此門,從這裡出宮。

新科進士們羨慕他們,甚至連不少官員望向他們三人的目光中都帶著幾分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