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目的並不完全相同,也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是誰都說服不了誰。

秦檜身份雖然高,但卻是個光桿司令,下面的左威衛將領只聽趙匡義的,對他這個文官卻不是那麼感冒。而趙匡義雖然掌握著兵權,但秦檜畢竟是被朝廷派過來,名義上總領軍事的右相,他也不能完全不給面子。

最終兩人還是達成了妥協。

如果逃過來的邊軍被金人騎兵緊咬著,無法脫身,那就執行趙匡義的計劃。

沒辦法,到時候想不執行都難。

可要是邊軍身手了得,到達衛河時已經甩脫了金人的騎兵,那也不能幹等著他們追上來,必須快速毀掉這幾座橋,擋住金兵的腳步。

至於後續如何……那自然是讓邊軍們修整好了,恢復了實力,再同吳三桂一起商量。

沒錯,在秦檜看來,吳三桂比趙匡義還是要靠譜一點的。

逃跑也是一門本事,前者能帶著好幾萬邊軍從金人手中一路跑到現在,還沒太大損傷,已經足以說明其能力了。

要是換成趙匡義,可能破關的第一時間就坐著他的小驢車跑了……

城外的隆隆馬蹄聲也掩蓋不了城頭上兩人的喊聲,一個讓他們趕緊派兵斷後,另一個則讓他們不用斷後,每一個將士的性命都是性命,不用做此無謂的犧牲。

要是雙方意見統一也就算了,可現在這個樣子卻讓吳三桂和一眾邊將更為難。

不僅要考慮哪種對策對他們更有利,還要思忖得罪城頭上的哪個人後果更嚴重一些。

但所幸這些人都知道,眼下可沒太多時間留給他們墨跡。

吳三桂咬了咬牙,還是下了命令。

“趕緊去砍樹,放棄戰馬,抱著樹樁過河!”

還輪不到過河的騎兵已經不能再幹等著了,只能用這種法子,能走一個是一個。

戰馬再珍貴,也比不上這些經歷了戰火淬鍊的戰士。

馬沒了可以再養、再買,甚至是從金國人手中搶,但你把金兵搶過來人家可不會替你打仗……

“每部抽調一百弓騎,去斷後!”

吳三桂的目光冷冷地掃過在場的諸多邊將,最終還是盯住了一個倒黴蛋:“劉遊擊領兵前去,快去快回!”

本來這種時候應該輪到他這個主將發揚精神了,但這種情況自然是不存在的。

吳三桂可沒那麼偉大,奔逃數千裡為的不就是活命嗎?這時候再講究榜樣,說不定就把小命給發揚出去了。

倒黴的劉遊擊黑臉煞白,四周環視一遭,卻發現並沒人聲援他,就連往日的好友都轉過了頭,避開了他的目光。

沒辦法,犧牲他一個,成就所有人,這時候誰敢替他發聲,就是和自己的小命過不去。

“劉遊擊!”

吳三桂面無表情地望著他:“暫時拖住金人,本將會上秉秦相和趙將軍,為你留下一座橋斷後!”

終究是沒把人逼到絕路上,邊將們的接受程度就高了許多。

弓騎兵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和敵人短兵相接,也就意味著他們不一定會死,這種斷後的任務只要調轉馬頭跑回去放幾輪箭,然後再往回跑就是了。

劉遊擊感受著吳三桂冰冷的眼神,心中已經明白了一切。

現在去還有生還的可能,可要是抗命不遵……可能下一刻就被軍法處置了。

畢竟吳三桂之所以選他也不是沒原因的,雙方之前的關係就不怎麼好,不是一個派系的……

咬了咬牙,劉遊擊還是拱手領命,走上了這條捨己為人的道路。

目送著他領兵前去斷後,一眾將領的心中並未放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