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夜襲,大破金虜!(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完這個字後,董同方又透過樹叢,藉著異常暗淡的月光望了金兵大營一眼,隨後才小聲解釋道:“等天明未明時分,再去襲營!”
劉光義頓了片刻,點點頭道:“好。”
答應的這麼果斷也是有緣由的。
劉光義來之前就打探過董同方的履歷,得知此人是是長嶺關的守將,常年與金虜作戰,而且還親自組織過出塞燒荒十餘次。
何謂燒荒?
每年秋日,大乾百姓們將糧食收進家中,準備過冬的時候,草原上的匈奴、突厥、金虜就會南下入寇,對關內百姓燒殺搶掠,過來搶奪秋糧。
大乾以及三大諸侯國自然也不會幹吃這種虧。
也正是這個時候,秋日牧草枯黃,遊牧民族們需要割草入庫,以備家中牲口過冬之時,他們出動兵馬,去草原上燒荒。
秋日天干氣躁,草又曬乾了,星星之火便可燎原,多放幾把火,小點的部落都能困在其中活活燒死。
此舉一是可以把牛羊的儲備飼料燒光,讓遊牧民族養的牛羊活活餓死在漫長的寒冬,進而讓這些敵人也沒肉吃、沒奶喝、沒有羊毛衣過冬……削弱了對方的戰爭潛力。
二則是將邊關附近的牧草、野草都燒光,等虜賊再大舉起兵叩關的時候,他們的馬匹在附近也找不到吃的,只能從後方運送草料,加重敵人的後勤負擔。
當然,如果在燒荒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後方空虛的部落,將軍們也不會手軟,自是一股腦兒地殺個乾淨,俘虜、牛羊……能帶的都帶走。
青壯兵馬離開自家部落,隨著大部隊繞過邊關,劫掠後方的乾人,當帶著糧食、搶來的奴隸、女人和手上沒幹的鮮血滿載而歸時,回來卻發現自己家沒了……
真正意義上的沒了,變成了一地焦黑和殘骨。
草原上的各大汗國也不是沒想過制止這種現象,但嘗過幾次甜頭後,就漸漸雷聲大雨點小了。
原因就在於北上燒荒的將領兵馬很少去招惹大部落、他們也很難吃下那種大部落,一般只會欺負欺負那些小部落。
小部落被殺光了,那他們的草地不就屬於大部落了嗎?
那些沒了家園的青壯們還能再做什麼?
除了少部分帶著劫來的糧食、奴隸和女人自起爐灶外,剩下的絕大多數幾乎都投入了大部落,到了草原權貴的帳下聽用,任他們差遣。
當然,這是暗中的好處和想法,明面上大家對於乾人如此無恥的行徑還是非常譴責的,但凡遇到肯定不會放過。
而董同方這麼個人能領著兵馬北上燒荒十餘次,聽說甚至還有一次深入草原數百里全身而退,帶回來不少牛羊,想必是有股子謀略的。
“金虜雖防備嚴密,但每當凌晨破曉之時,虜賊緊張了一夜,最是放鬆,即便最警惕的將領可能也已經睡下了,那時才是襲營的好時候。”
董同方看了一眼東邊的天色,表示再等上幾刻鐘,到天邊稍稍泛起白光,而下面還依舊漆黑的時候,就能開始了。
劉光義仔細琢磨了片刻,也是這麼個理。
後方的一干兵馬又修整了一會兒,直到前方將令傳過來時,這才紛紛起身上馬,排列陣型。
也幸虧眼下是夏天,在山林裡只遭點蚊蟲,要是放在冬天不能生火,可能早就手腳凍僵了,更莫說襲營什麼的。
黎明前的山林間起了幾分異樣的嘈雜,但又復歸平靜。
山林外,依水而立的金兵大營在昏暗的星光下仿若一座吞人的巨獸,又彷彿一塊鮮美的肥肉,咬一口滿嘴油。
一陣夜風吹過,帶走了大營中的些許溫度,東方的天空雖然泛起了微微白光,但卻只讓值夜的金人士卒更加昏昏欲睡。
突然,一陣沉悶的聲音傳入耳中,值守的許多金人士卒都快困迷糊了腦子,但這麼多人中畢竟還是有清醒的。
相互叫醒後,聽著耳邊的動靜,大家一下子驚出一身冷汗。
常年與馬匹為伴的金人再清楚不過,這分明就是大股騎兵過境的動靜!!
馬上就有人轉身,騎著快馬去營寨中心稟報。
但都鬧到這種動靜上了,顯然也用不到他們稟報了。
一營兩千多人馬,總不可能各個都睡得跟死豬一樣,真要那樣的話被人當豬宰了也就一點也不冤枉了。
隨著焦急的跑動聲,中軍大帳已經亮起了燈火,兩個親管謀克一邊戴盔甲、一邊跑了進來,賬外還有幾個醒過來的蒲裡衍,衣甲不整,面上還有幾分緊張。
至於別的地方……有的還一片死寂,但有的已經生起幾分騷亂來了。
“阿布烈猛安還沒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