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乾國運,臥龍鳳雛齊聚(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外,有這些人滯留在大乾境內,李乾也不可能再把東北邊關這個口子紮上了。
因為即便是兩側的邊軍再重
回奪回定顒關、嘉遠關、延平鎮等一系列重鎮,他們也無法再守住。
在關內、關外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後勤都成問題,連飯都吃不上的邊軍們又怎麼可能和別人打仗呢?
而東北邊關開放的時間越長,對大乾就越危險。
裂開的傷口中會源源不斷地流出血,讓大乾損傷元氣的同時,血腥味也在不斷刺激著一個個心懷不軌的獵手……
如果真拖上個三年五年,恐怕連最北邊的大元帝國都會調轉目光,望向這個破綻……以及其後虛弱的大乾。
越是意識到這場戰爭的關鍵,李乾心裡就越是緊張。
如果是朝中的事,就算干係再大,他也不至於這樣,畢竟經過了這一年的磨鍊,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新手皇帝了。
但外面的行軍打仗對李乾來說還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從沒有過任何經驗。
也幸好他只需要在京城裡等結果出來,要是讓李乾自己上陣指揮兵馬,那他可能早就把局勢帶崩了。
但只在京城裡乾等結果也有壞處,那就是會讓人乾著急。
在這種事關生死的大事上,什麼都做不了的感覺實在是讓人太難受了,而且還容易亂想,這幾天李乾都開始上火了。
紫微殿中,李乾手中摩挲著一份軍報,又盯著面前的冀州地圖,陷入了失神。
按照最後一封軍報的進度,雙方短兵相接估計就在這一兩天之內,甚至此時他看地圖的功夫,內黃縣北的衛河上說不定早就刀光劍影了。
李乾幾乎都能在腦海中構思出那些大場面……不過也是基於他前世看過的那些古裝戰爭劇構思的。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一陣腳步聲從殿外傳來。
「陛下,諸葛侍講來了。」老太監在外面提醒道。
「直接進來就是。」
如今的諸葛亮早已經不是原先的從六品翰林修撰了,而是變成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講,兩個月的時間就升了一品。
至於原因,自然是給皇帝陛下講經給力,合他的胃口。
對此百官也沒什麼異議,皇帝陛下難得能碰著這麼一個看對眼兒的,他願意升就升吧。
雖然剛做官兩個月就升一品著實有點不可思議,但縱觀歷代狀元的升遷之路,就會發現和這些變態比,諸葛亮這種根本算不上什麼……
「臣參見陛下。」諸葛亮進來後先是行了一禮,隨後就被皇帝陛下叫到了地圖邊。
「孔明,你同朕說說,若萬一內黃縣的駐軍失守,讓金兵破開堵截向周圍四散,朝廷又當如何應對?」
未慮勝,先慮敗。
這也不能怪李乾悲觀,只因為若是勝了,那朝廷還真沒太大的壓力了。若是激進一點就繼續前壓,不斷壓縮金人騎兵的活動範圍。
若是穩健一些,那就在原地固守待援,等待隴西府兵、東西邊軍,甚至是南邊的更多禁軍過來支援。
只要勝了,就能爭取到時機,就不用著急。
反倒是敗了這場戰爭,那大乾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就做出反應,遏制金兵的攻勢,反應的時間越快,朝廷遭受的損失可能也就越小。
而吃敗仗的可能性比打勝仗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
別看以前之前和諸葛亮定下了比較完備的計劃,對金兵的各種情況做了充分的分析。
但再完好的計劃也需要有人來執行,看看這次計劃的執行人都是些什麼臥龍鳳雛就知道了。
被金兵一路通關、狂追數千裡的吳三桂,到了冀州,屁事都沒幹就開始跑路的秦檜,以及剛從越國回來,就領兵越過這個名為檀淵這個地方,北上馳援的趙匡義……
這些人怎麼看也不像是靠譜的樣子,何況是三個人聚到一塊,可能會產生一加一加一大於三十的效果,讓李乾對這次的會戰有些莫名的悲觀。
諸葛亮似乎也察覺到了皇帝陛下的心態,讓他分析完萬一戰敗朝廷需要做什麼之後,又開口勸解道:「陛下,其實在臣看來,此次內黃之戰朝廷勝算可達八成,陛下也無需太過為此擔心。」
「唉~」
李乾輕輕嘆了口,看著諸葛亮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