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阻擊金國追兵,鈍刀子割肉(第1/3頁)
章節報錯
僅僅一封軍報,就衝澹了先前殿中輕快喜慶的氣氛。
前來報喪的老太監眼觀鼻、鼻觀心,跟塊木頭一般杵在一旁一點也不敢做聲,生怕被皇帝陛下注意到。
另一邊,諸葛亮面對著皇帝陛下遞過來的奏章,頓了片刻,還是將其接了過來。
李乾回想著在軍報上的內容,不知不覺間已經皺起了眉頭。
其上唯一的好訊息可能就是延平鎮的守軍沒全軍覆沒,而是逃出了一部分,保留住了有生力量。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都是壞訊息了。
去了冀州的秦檜非但沒起什麼作用,反倒一直跑在邊軍前面逃竄,讓李乾心中頗為火大。
此外,那些在延平鎮中逃出來的邊軍也只是成功逃出來而已,連日的血戰似乎已經耗盡了他們的體力和精神。
這些人也無力再回過頭同追擊他們的金兵硬碰硬,只能在其追擊下狼狽逃命。
李乾不會強令他們回過頭去送死,但看著軍報上這些邊軍今日撤出了幾十裡,明日又撤出了幾十裡,他心中就如滴血一樣難受。
這些兵馬每南撤一里,就代表大乾有一里土地落入金兵手中,就可能又有幾十戶、甚至幾百戶人家遭受他們的擄掠,因此家破人亡……
這種事並非是李乾的臆想,自從嘉遠關被攻破的那天開始,京城就陸陸續續地收到了金國騎兵在冀州活動的訊息。
起初他們還只是如盜匪般地劫掠行人,攻擊偏遠的村落,遇到他們的人幾乎沒有活口。
但自從圍攻延平鎮開始,這些人的膽子和胃口就越來越大,開始真正地調撥兵馬,攻破了數座縣城,因此死傷的守軍就成千上萬,動輒就是屠村、屠城。
間接被波及而慘死的百姓……恐怕還要多出數倍。
只不過下面的郡縣並不會上報這部分,或者會縮減數量再上報,這麼做一是不好統計,二也是為了他們面子。
但僅僅是那些已經報上來的數目就讓李乾觸目驚心了。
而且,在延平鎮被破之後,這些金國騎兵就開始對較大的縣城和郡城動手了。
只不過這些人大多都為騎兵,並不擅長攻城。
之前他們能連破大乾的邊關,是因為這些不知從哪弄來了大量的「炸雷」。
據李乾所知應該就是火藥了。
這些金國騎兵佔著先機,藉著馬力,不顧傷亡,頂著關防上的槍林箭雨突進到關防的大門下將城門炸開,然後一股腦兒地突入進去,拿下整座關隘。
但自從打到延平鎮開始,他們手中的火藥似乎就用完了,要不然也不可能和吳三桂僵持那麼久。
後來因為蔡京讓人在其中使壞,延平鎮也被金兵攻破。
可後面這些郡縣中應該就沒有這種人了,以那些金人動輒屠城,趕盡殺絕的作風,恐怕接下來所有官員、守軍都會堅守到最後一刻……
但李乾也知道,雖然堅守的意圖堅定,可雙方的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
只要金兵將這些城池封鎖住,讓他們變成一座座孤城,到時候後勤的壓力、人心的動盪……等這些問題都醞釀起來,那這些仍在堅守的城池恐怕就會不攻自破了……
所以眼下冀州的局勢不僅是糜壞,更是非常焦急。
若李乾還想保住那些沒陷落的城市,還想不讓冀州完全落入金人手中,那他就必須儘快行動,最起碼也要讓那些正在堅守的郡縣看到希望才行。
否則如果真的讓金兵完全佔下冀州來,朝廷要想再將其收復,這難度可就不只是翻個倍這麼簡單了
……
「陛下,冀州局勢已危若累卵,接下來若應對失當,恐有波及全國之危。」
諸葛亮的話驚醒了正在沉思中的李乾,他抬起頭來,看到的卻是諸葛亮緊鎖的眉頭。
李乾點點頭,這次如果處理不好、擋不住這些金人騎兵的話,他們肯定還會繼續向周圍擴散。
但沒想到諸葛亮說的根本不是這個。
「陛下,秦相與吳總兵若繼續一路南撤,恐怕還會讓這股潰敗之勢波及到左威衛。」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