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淵已經做出選擇,讓出前往冀州資格的情況下,趙匡胤和楊堅也不得不做決斷了。

如果再繼續糾纏下去,讓李淵和那些文官還有皇帝穿上了同一條褲子,那最後倒黴的恐怕就是他們了。

李乾目中帶著幾分笑意,望了李淵三人一眼,不只是因為有了解決金兵入侵的頭緒,還因為發現了應對這三人的技巧。

“既然如此,那就勞煩秦相往冀州跑一趟了。”

李乾從座位上站起身來,望著秦檜,臉上又恢復了方才的肅然凝重。

秦檜深吸了一口氣,似乎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還是拱手道:“是,陛下,臣定竭力以赴,為陛下掃清金虜,平定邊關。”

李乾點點頭,望向秦檜的目光多了幾分器重:“此行任重道遠,秦相先將中書省的一應差事交接完畢,安排妥當後再出發。”

“是,陛下。”

“還有,今年春汛並未出現過大災情,看來滎陽的災情已初步穩定下來了。”

李乾以一種不容置疑地語氣道:“秦相走後,朝廷不可一日無相,傳旨嚴相與和卿家,讓他們兩人交接好滎陽的賑災、修堤事件,儘快趕回京城。”

文官們頓了片刻後,還是秦檜率先道:“是,陛下,臣離京之前,定會擬好詔旨。”

“嗯。”

李乾點了點頭,又望向另一邊的武將們。

此刻這些人普遍情緒不怎麼高,不過李乾想想也知道,這種出去驅逐外敵的差事都被文官奪走了,他們能高興才怪。

但這種事又能怪誰呢?誰也怪不了!

如果這些武官們能擰成一股繩,全力支援一個人,那就算李乾和文官們綁一塊,恐怕也無法改變出徵的人選。

但誰讓他們既是三足鼎立,又是相互扯後腿呢?

“此行事務繁雜、兵鋒兇險,縱然秦相恐怕也需要人協助。”

李乾收回思緒,望向最前方的李淵他們:“暫定……三人吧。”

“皇叔、大元帥、大將軍,你們儘快推舉合適的人選,最好今日就送到朕這裡來。”

這三個人不能一起出去,但如果是他們的手下,就必須要一起離京,絕不能落下一個。

“是,陛下。”

三人的聲音不大,可以聽得出來,他們還是有些不情願。

但李乾才不會如保姆一般,把他們的情緒照顧到細緻入微。

他轉頭下方的大臣們,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沉聲道:“值此緊要之時,還賴諸位卿家群策群力,方可驅逐金虜,收復邊關。”

“是,陛下!”大臣們齊齊應聲。

這場議事就以李乾的鼓舞士氣作為節點,畫上了句號。

但大臣們要做的遠不止這些,龐大到有些臃腫的行政機構開始運轉起來,一道道政令從諸多衙門而出。

但就在這個過程中,議事的內容也不可避免地擴散了開來。…

這種事瞞是瞞不住的,訊息靈通的行商、從東北邊關附近而來的難民……遲早會把訊息帶到京城來。

與其讓這些人把京城鬧的人心惶惶,還不如提前讓訊息擴散開,讓諸多官員和百姓們提前適應著。

反正京兆府、兵馬司連同虎賁衛都在正常運轉,就算有任何動靜,也能及時應對……

訊息剛剛擴散出去,皇城裡的官員還有些人心浮動。

於此同時,刑部二樓蔡京的值房中,這邊的氣氛卻不同於外面的緊張嚴肅,而是帶著幾分情輕快,甚至還有些慶祝的意味在其中。

“幸好方才快刀斬亂麻,直接把這件事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