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也準備起身離開,你們要是沒事兒,朕也得下班了。

“陛下!”

和珅卻突然起身提醒道:“既然成策已定,那便宜早不宜遲。”

“還請陛下決定出徵之日,至南郊誓師!”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紛紛一怔,就連李乾也怔了片刻。

誓師?

他倒是沒想過這個東西。

照這麼說,自己豈不是有機會出宮去看一看??

合適嗎?會不會有危險?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

還沒待李乾開口,武將那邊趙匡義便起身奏道:“陛下,大軍出征,陛下誓師乃是正當之義。”

“然此次並非征伐外敵,而是我大乾的諸侯國,誓師出征,實在有些小題大做了。”

話裡意思很明白,要是對外打仗,開個大會提提士氣也就算了。

可現在是咱們大乾的窩裡鬥,你還誓師,是不是多少沾點丟人了??

趙匡義話畢,另一邊禮部尚書王莽卻站起身反駁道:“吳乃逆國!出征討逆,如何不能誓師?任何一本禮書上都沒這麼寫過!”

趙匡義氣的牙癢癢,每次都是這貨和自己作對!

嚴嵩也突然站起身,持笏躬身奏道:“陛下,王宗伯所言極是。”

“誓師何來小題大做之說?大軍出征,千萬將士之生死,此非小事,乃頭等大事。陛下誓師,提振士氣乃應有之義。”

嚴嵩的話得到了文官們的普遍認可,這些人紛紛起身奏秉,要求李乾去南郊誓師出征。

然而大乾的武將也並不都是莽夫,人家文化多著呢。

楊堅緩緩站起身,回覆道:“王宗伯熟讀禮書,當知曉我大乾只有徵御外敵之大戰,御駕親征時方需陛下在南郊誓師。”

“而如此等討逆伐吳,只需陛下於承天門前,為出征將領頒發衣馬弓刀即可。”

這話一出,武將們彷彿有了依仗,紛紛來了精神。

“大將軍所言極是,誓師之事勞軍傷財,不宜為之!”

“禁軍士氣正足,戰必勝攻必克!無需行此誓師大會……”

李乾望著文武雙方的爭吵,心中一動。

雖然他暫時還沒想通透雙方各自的目的,但卻看清了眼下的局勢。

文武對立,又是文武對立!

這時候,是不是就該自己說話管用了??

下方,面對楊堅的批駁,王莽卻是微微一笑,不少文官也是差點笑出聲。

和咱們論禮法?你怕是挑錯了人!

今天就給你小刀拉屁股——開開眼。

王莽都沒經過思考,便隨意開口道:“《乾禮》中所言:‘伐外親征於南郊誓,國朝有逆,天子發衣馬弓刀。’這句亦可解為伐外親征之時,陛下要在京城南郊誓師,當朝中有逆賊時,更要在誓師之時向主將發衣馬弓刀。”

“《武宗實錄》中記載,武宗十二年,薊叛,武宗便在南郊誓師,後大軍出征。《孝宗實錄》中亦有記載,孝宗七年,赤狄潞降而復叛,孝宗亦在南郊誓師。此外還有……”

在文官們的微笑與武將們的目瞪口呆中,王莽一連舉了好幾個例子,隨後他又接著道:“楊大將軍所言的徵御外敵之大戰更是無從論起!”

“何謂大戰?此次京中禁軍十二衛都派出了十衛,倘若如此都不算大戰,那什麼才能算得上大戰?”

“真要等到外敵的大軍攻入京畿,把京城圍了個水洩不通,陛下才去南郊誓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