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朝廷就漸漸發現,這樣的制度有許多疏漏之處,於是同考官們就改成在大堂裡閱卷了。

而且為了保證公平,每份考卷都要經過數個同考官的手,被好幾人批閱。

嗚嗚泱泱三十多個同考官坐在堂中,最上首則是主考官與副考官。

他們不用參與最初的閱卷,只需要監督這些同考官的所作所為。

兩個人監考三十來個人的考場,已經算是很嚴密了。

更何況在這裡監督的可不止他們兩人,除了主副考官之外,還有四名負責監視內簾官的內監臨官,就坐在堂後,與主考官們相對,從後方監視著一眾同考官。

付出如此多的人力、精力,就是為了確保整個考試儘量做到公平、公正。

閱卷的時間有限,而且要求還異常嚴苛。

不僅要將卷子上的錯誤都找出來,而且還要以青筆寫出評語,讓考生們無話可說。

罷落他們的原因有很多,大的有文章不合格,小的有錯字太多,有政治性錯誤等等。

會試中的政治性錯誤有不少,比如雖然我出身貧困,但我卻願意自強不息,不斷努力向上……

有這種意思的就不行,名登藍榜。

此外,若在文章中自言出身,比如我的區長父親這類文章,也要名登藍榜、硃卷上註明了錯字過多、或未提交草稿紙者,名登藍榜……

這個藍榜不是杏榜,考生們對後者趨之若鶩,卻對前者避如蛇蠍。

登上這玩意後,文章降一等。

看起來不起眼,但會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算不降等也未必能過,現在降級一等,基本上等於判了死刑。

下科再考吧!

同考官們要做的,就是讓被罷落的考生們見到這卷子後不管心中服不服,但嘴上卻要服氣。

這是因為,朝廷同樣給考生們留了約束他們的法子。

放榜後考生可以查卷,如果挑出來閱卷過程有錯誤,那就壞了。

這可關係到考生們一輩子的事,歷來出了這種事後考生們都是到處去鬧,同考官所在的衙門、主持會試的禮部、甚至大理寺、御史臺……

如果朝廷調查後,發現真的是閱卷出了錯漏,那等著這些同考官的就是罰俸、奪職等等後果。

既有龐大的工作量,又有苛刻的要求,這對眾多同考官們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過這也很正常,富貴險中求,要收穫諸多門生,得到那麼多官場助力,沒有辛勤的付出怎麼行?

閱卷的最後幾日,同考官們幾乎累的快要癱瘓,卡著最後的期限,將自己所選的考卷向主考官推薦了過去。

他們的閱卷工作可要比考生們的考試累多了。

自此,同考官們的工作就差不多結束了,剩下的就是主副兩位考官的工作。

“萬大人,請。”

魏徵冷硬的聲音中沒有感情,將被推薦上來的考卷分出一半,遞給万俟卨。

万俟卨往日裡其實是比較怕魏徵的,畢竟這位狠人敢把滿朝的大臣放在一塊噴,而且右相秦檜都被他懟過很多次了,更何況他一個小小的中書侍郎?

只不過這次情況不同,万俟卨被魏徵的眼神望著,卻沒有絲毫不適,而是一片坦然。

由於事情來的突然,之前誰也沒曾想過,他万俟卨竟然能當上會試副考官,所以根本沒有一個人來找他走關係。

什麼叫坦蕩?

迎著魏徵的目光,万俟卨真的想仰天長嘯兩聲,然後大笑著拍拍魏徵的肩膀,理直氣壯地告訴他,老子這次不幹壞事!

只可惜這裡場合不對……

万俟卨一邊這麼想,另一邊臉上帶著溫順的笑,雙手接過魏徵遞過來的考卷,恭聲道:“謝魏大人。”

魏徵點了點頭,不再說什麼,而是低下頭開始閱卷。

被同考官們薦上來的卷子也不是說一定就能中,還得過兩位主考這關。

所有的卷子,要主副兩位考官手上走過一遍,副考官覺得可以,就在評語之外寫一個“取”,主考官則在評語之外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