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鵬差點閃了老腰,瞪了他一眼後才道:“這事好說,但這次廷推你不能再出變數了!”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孫大人也知道適可而止,一個勁兒賠笑點頭。

不只是他們這,其他大臣也忙著進行最後的交易。

拉票活動早在前幾天就基本完成的差不多了,現在的交流只不過是大家有棗沒棗打兩杆子,要是能拉到人就是驚喜,沒有也無所謂。

“高大人,並非本官推脫,而是早已經答應了別人啊~”

高勳眉頭微微皺起,望著眼前這人:“何不再考慮考慮?你將這一票送給……宰相大人,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就算他的人當選侍郎,也不一定多麼感激你。”

“但若大人將這一票投給我們的人,此乃雪中送炭,無論時候能不能當選,本官和蔡大人都會記著這個人情。”

“高大人言重了,要是能幫上諸位,本官定義不容辭。”

在朝中混的沒人是傻子,這官員打了個哈哈,無奈地道:“只可惜本官也欠著那位大人的人情,這次是不能幫你們了。”

直到現在他還是沒承認,另一邊是宰相大人。

高勳輕輕點了點頭,也沒再說什麼,而是轉身就去了別處。

今天來參加的廷推的官員們一共有二十四個,如果再加上不在京城的和珅、嚴嵩,身在貢院中的主副考官和主副知貢舉,京城中超過三品的文官共有三十個。

就是在場的這些人掌控著整個大乾的興衰。

此外,今天的廷推也有武將列席。

武將們選官並沒有廷推這麼一說,他們要麼靠著戰功晉升,要麼就是世襲,而且文官們一直在排斥武官,按理說他們是不願意讓這些“大老粗”們參與這種內部活動。

但沒辦法,形勢比人強,即便是武官們也不得不承認武官們擁有的強大實力。

實力帶來影響力,所以這種活動中還是來了三個武官首領,李淵、楊堅和趙匡胤。

只不過他們和文官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這三人都是坐在另一邊不吭聲,至於他們要把票投給誰……大家誰也不清楚。

距離卯時越來越近,這裡的位置也坐的越來越滿,直到最後秦檜和蔡京到來。

人齊了。

吏部左侍郎王亶望站起身來,環視了一遭朝房裡的群臣。

“既然諸位大人都來了,那就開始吧。”

負責統計的吏部文選司郎中站起身來,拿著一張大大的朱紙貼在了前方的木板上。

隨後又以墨筆在其上劃分了三個區域,分別在最上方寫上了主推、陪推、陪推。

“諸位大人,今日共有禮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兩職出缺,首先推選禮部右侍郎,候選人有刑部右侍郎高勳大人、太僕寺卿陳光大人……”

從正三品、從三品一直到正四品,最後還混進去一個正五品的刑部郎中蔡卞,這就是本次會推禮部侍郎的所有候選人。

雖然參與廷推的這些人都知道了人選,但文選司郎中還是念完了一遍,隨後才道:“廷推開始,請諸位大人按次序上前。”

走完程式的郎中坐回側方,隨後就有一個個官員按次序上前。

這個次序並非是品級大的先上,而是品級小的先上。

最先走上前的是正三品的京兆尹王縉,他來到前方,拿起筆在主推下方寫下了蔡卞的名字,隨後又在兩個陪推下面寫下了高勳、吳滿江的名字,這才轉身離去。

在他之後,一個又一個身著緋袍、氣度不凡的官員默默上前投票,整個過程沉默、簡潔,卻格外的有力。

沒人會在這種場合下閒聊,大家都沉靜地望向前方的朱紙。

吳滿江、蔡卞、蔡卞、陳光……

許多人都異常驚訝,因為蔡卞這個五品官的名字居然是在主推上出現頻率最高的。

在他之後則是秦黨推出來的兩個人選,蔡黨的高勳,後面還有和黨的一個人,至於嚴黨……他們根本沒在這個職位上下功夫。

除了這幾人,後面大多都是些沒有依附黨派的官員。

這裡面的許多人都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排除諸多競爭對手,登上了這個名單,但來到這個廷推場合後卻只能給人當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