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留著奇怪髮型,身披羊皮、帶著骨飾的草原四國之人,高鼻樑、深眼窩、藍眼珠的西域人……

後者還好,近些年西域同大乾都沒有衝突,大乾甚至允許西域人在朝中做官。

但草原人就沒有這種待遇了,他們整體都隱隱被排斥在朝廷和諸侯國之外。

不過草原人也並不在意,能攤上出使大乾這種活在草原上都是些歪瓜裂棗,換句話說,他們差不多是內部鬥爭失敗,被髮配過來的,自然不敢在這裡大聲說話、鬧事兒。

朱雀門前的百態並未持續多久,距離日出大概還有三刻左右時,皇城內突然傳來了三道沉悶的鼓聲。

聊的熱火朝天的大臣們漸漸安靜下來,禮部的官員從前方的朱雀門中走出來,指引著諸位大臣、使節按照次序,站好隊伍。

過了大概半刻鐘,外面已經列隊整齊,又是一遍鼓聲傳出來。

領頭的官員們這才按照文東武西的次序,從左右掖門進入皇城。

使節們、京官、各郡縣的進奏官……龐大的人流穿過天街,來到承天門廣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人們循著品級牌,按次序入座,品級越高,離前方的承天門就越近。

天色已經由暗藍轉為淡藍,東方未明,即將破曉。

待到紅日初升,第一抹晨光籠罩京城時,承天門樓上終於響起第三遍鼓聲。

咚咚咚~

沉重的鼓點只是一個開始,隨後在教坊司樂官奏的韶樂中,一隊浩浩蕩蕩的儀仗在前,皇帝陛下身著一身袞冕,坐著肩輿緩緩出現在承天門樓上方。

此刻李乾面上一片莊嚴肅穆,心中倒是感覺有些怪異,他是頭一次體會這種自帶出場的感覺。

待李乾在城門樓上做好,樂官們便開始奏起了丹陛大樂,於此同時下方百官紛紛起身,齊齊向李乾行四拜禮。

晨光下,李乾望著下方齊齊俯身跪拜行禮的大臣、使節們,望著所有人齊齊俯首的這一幕,他心中突然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

眼下這些人便是大乾最有權勢的人,往日裡他們呼風喚雨、他們叱吒風雲、他們誰都不放在眼裡。

從最前面的秦檜、蔡京,一直綿延到後邊的綠袍小官。

在外面,這些人無一不是要外人敬仰的,就連最小的官員都能對下面的百姓作威作福。

還有眾多諸侯國的使節,他們在自己國家無一不是站到權勢頂峰的人。

而今天,無論高低貴賤,無論曾經多麼威風,現在都匍匐在李乾腳下。

京城中升上天空的煙花驅散了天空層雲,一抹朝霞自東方而來。

皇城中的金頂明黃琉璃瓦折射出鱗次櫛比萬道金芒,刺目耀眼,更遠處的民居被籠在一層不知是霧還是霜的白色下,模模糊糊。

這一刻,李乾下意識站起身來,目中閃過一抹恍惚,放眼望去,似乎整個天下都盡在腳下。

不過好在一陣冷風及時吹過,讓剛要升上雲端的皇帝陛下及時落了下來。

李乾又坐回了自己的龍椅上,心中暗暗感慨,怪不得劉邦當上皇帝后不覺得有什麼,反倒是經歷了一場大朝會之後才“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劉邦還是在百官依次向他道賀,送禮之後才有的這種感慨,可李乾只是望見眼前這一幕,心中就迸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真的很難想象這種震人心魄的場景。

下方,群臣四拜已經完成,右相秦檜起身出列,進獻奏表。

奏表一路送到承天門樓上,李乾裝模作樣地看了一遍之後,就遞給了一旁的宦官,然後由宦官交給宣表官,向下方宣讀。

“門下,唯洪德至聖,承天地之運,紹華夏王統,立國宗觽,以一天下,規矩萬民。唯我祖宗,上承宗周,遠紹黃帝,天熿貴胄,開德繼遠,又有萬民竟從……”

大朝會上的詔書長的讓人打瞌睡,從祖宗的功績扯起,一直說到現在,不長才怪。

李乾方才心神激盪了好一陣,自然平靜不下來,但下面的大臣們聽著聽著就昏昏欲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