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乾:朕要把這門親事攪黃了!(第4/5頁)
章節報錯
柳公權,顏筋柳骨說的就是他,柳公權和顏真卿齊名,而且同樣是個有氣節,性格正直的人。
張孝祥,也是個有氣節,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前世是南宋的大忠臣,還被秦檜陷害過。
眾所周知的是,一個人對大送越忠心,到最後他的下場就越慘,這位一生被貶官好幾次,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得病死了。
但在眼下的大乾,這些人都有光明的未來……
當然,前提是他們都能透過會試。
但唯獨在會試這道程式上,李乾是不太有插手空間的。
這方面,大乾的規定很清楚。
會試考題,是禮部和主考官共同擬定好幾個,然後交給皇帝圈定一個。
也就是說,李乾只能在現有的結果中選,而不能主動去填空。
他這個皇帝對會試的影響也只能體現在這裡。
此外,什麼監考,什麼閱卷,什麼定名次……李乾幾乎都沒理由插手。
而按照慣例,透過會試的稱為貢士,貢士可以在一個月後參加殿試,而殿試一般是不黜落考生的,所有參加考試的貢士都能透過,稱為進士,或者被賜同進士出身。
也就是說,李乾幾乎無法改變進士的人選,因為結果送到他面前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
政事堂中,李乾半躺在軟塌上,雙手枕在腦後,凝望著窗外的陽光。
此刻天氣已經有些森涼,鑲著黃銅片的木窗半掩著,陽光透過模糊的窗紙,在地上投下一片陰影。
初冬帶著微微涼意的風吹進來,令人頭腦清醒了些許。
按照規矩的話,這次會試的主考官還是蔡京。
也就是說,就算那些人透過了會試,他們和蔡京之間也要被打上一個門生和座主的標籤,李乾不是很能接受。
這都是自己園子裡的菜,怎麼能和蔡京打上關係呢?
不過對文官們來說,門生座主之說也是繞不開的關係,就算沒有蔡京,他們也要和別的考官扯上這層關係。
真要這麼說的話,蔡京又是個合適的人,畢竟這位是老綠帽王了。
但關鍵是,要怎樣讓蔡京把這些人都取了?
李乾穿著一身順滑軟綿的黃綢薄棉衣,躺在赤黃色的軟榻上翻來覆去地烙餅,心裡就是沒個主意。
“陛下?”
呂雉端著一碗冒著熱騰騰白氣的羹湯走進來,正巧望見皇帝陛下如此狀況,還以為他出什麼事兒了:“您這是怎麼了?也不關上窗子?”
她將手中的綠玉盤和湯碗放在軟榻旁的矮桌上,用白綢帕子稍稍抹了抹素手,向窗邊走去。
“不用關,開著更涼快。”李乾開口阻止道。
他坐起身來,雙手揣在袖子裡,好奇地望著呂雉帶過來的這碗湯,模樣活像個村口的小老頭:“娥姁,這是什麼?”
“這是銀耳蜜茶。”
呂雉從後方款款走過來,俏面上帶著輕盈的笑意:“陛下,如今入了冬,天氣乾燥,肺中不適增多,銀耳潤肺,蜂蜜更是能提神醒腦,滋潤身體。”
李乾順勢倚在坐過來的呂雉身上,微微點頭。
呂雉輕笑著端過青玉碗,拿起青玉的調羹舀起一勺送到他嘴邊。
“嗯……味道還行。”李乾喝了一口,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繼續往呂雉溫暖的懷中拱了拱。
“啊呀~”呂雉卻一聲嬌呼,被擠了一下,差點把湯灑出來。
她小心翼翼的調整了下坐姿,讓李乾靠的更舒適,又舀起一勺送進他嘴裡:“陛下,您慢點。”
李乾一邊喝,一邊問道:“娥姁,朕最近遇到個難題,要問問你的想法。”
“妾身定然知無不言。”呂雉玉手持羹,一邊給李乾喂著湯,一邊溫聲回道。
李乾皺著眉頭,將今日聽來的,關於春闈和那些進士們的事選擇性地說了一部分。
“你說朕要怎麼做,才能讓蔡京把這些人都取中?”
“也不用很高的名次,只要他們能過了春闈,殿試時的名次都是由朕來定的,自然不會虧待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