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識地,李乾想起了方才送來的捷報,又拿起來看了片刻之後,這才對老太監道:“請他進來吧!”

“是,陛下。”

老太監緩緩退出去。

李乾則是拿著那幾張捷報,繼續看了起來。

這上面寫的是朝廷的禁軍已經南下,攻陷了揚州,馬上就要進一步渡長江南下。

這次在揚州城下,禁軍受到的抵抗依舊不大,只是攻城半日,揚州城便開門投降了。

吳國似乎已經完全放棄了在長江北岸抵禦朝廷大軍,那麼他們大概就是想要據長江天險和水軍優勢,防守朝廷的攻勢了……

就在李乾思索的時候,一身緋袍、頭戴烏紗的李靖跟著老太監步入了政事堂。

“兵部尚書臣李靖,參見陛下。”

“賜座。”李乾只是讓老太監搬了凳子過去,就不說什麼了。

李靖等了片刻,見李乾還是沒開口,便主動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朝廷禁軍已經到了攻陷揚州,如今正要南下。”

李靖開口道:“但此刻大軍糧草已經不足,禁軍們正商量著兵分兩路。”

“一路向東而取海陵、崇州,直至東海,另一路自揚州向西,渡長江取金陵。”

李乾聽完思索了片刻,轉頭對老太監道:“取地圖來。”

“是,陛下。”老太監急忙讓下面的小太監們將地圖鋪在桌子上。

李乾根據方才李靖的話,很快就在上面找到了朝廷禁軍的兩條路線。

他揣摩了片刻,這才抬起頭望向李靖:“大軍這是要接應越國的糧草?”

“聖明無過陛下。”

李靖感慨著道:“大軍在富庶的吳地行軍,本來是不會缺少糧草的。但陛下以仁心關照吳地百姓,禁軍們自然就要再依靠越國的糧草。”

“如今禁軍的諸位統領已經商量出了兩條策略,分別為東至海邊,然後接應越國的海運糧草。另一條路則是西至金陵渡江,自陸路接應越國的糧草。軍中為此事爭執不決,便決定兵分兩路,齊頭並進。”

“但臣竊以為此並不合適,所以特地來請陛下決定,是否應當如此。”

李乾盯著地圖上的山脈、河流,微微點了點頭:“看來無論怎麼走,都會受到吳國水軍的阻擊啊……”

向東至海邊就不用說了,越國的運糧船要想在海上繞過長江口,抵達北岸,必將遭受吳國水軍的拼死阻擊。

那麼長的一段海路,對目前殘缺的越國水軍不亞於天塹。

而另一條路則是渡長江,取金陵。

金陵這種重地,想必吳國定然是派了重兵把守的。

若從此處渡江,吳國的水兵必然會傾巢而出,而朝廷禁軍大多為北人,不善水戰,到時候即便佔著兵力優勢,結果也不好說。

所以,這條路線的壞處是由朝廷的禁軍代替越國,承擔了過水路的風險。

李乾在地圖上琢磨了片刻,就開口道:“至東海等著越國從海上運糧,並不可取。”

適當地往外轉嫁風險,這無所謂。

但在轉嫁之前還要考慮考慮,被轉嫁的人能不能承受的住這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