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大兒子蔡攸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心機的人。

此人也是個頭生反骨的角色,而且即便在大乾一眾“反骨人”之中,他也能稱得上亮眼。

因為別人都是造皇帝的反,但這位重量級選手卻是造自己親爹的反。

前世的蔡攸年輕時候,就是個知道抓住機會的人,他在京裁造院作監守時,每次去上值都能趕上朝臣退朝。

當時的他就算計著時辰出來,專門和下朝的端王趙佶相遇。

《宋史》中是如此記載的:“每退朝,攸適趨局,遇諸途,必下馬拱立,王問左右,知為蔡承旨子,心善之。”

這位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宋徽宗了。

等到哲宗身逝,趙佶繼位,就對蔡攸“記其人,遂有寵”了。

這便是蔡攸最初的發家史。

憑藉著這樣的心機,蔡攸的官越做越大,到後來竟然達到了他爹蔡京的位置——宰相。

但若要讓李乾來評價這個人,他覺得還是三個字最適合蔡攸:帶孝子。

這位孝子最初還和親爹蔡京和和美美,但後來不知為何,雙方就翻了臉,反目成仇,相互傾軋。

蔡京的四兒子蔡絛最受蔡京寵愛,經常幫著年老的蔡京處理各種奏章,也是蔡京的左膀右臂。

蔡攸就多次上奏宋徽宗,請他殺了自己的弟弟蔡絛,意圖斷掉親爹的一臂。

《宋史》和《賓退錄》中也曾有記載,蔡京多次被罷相,其中有一次就是蔡攸的功勞。

那次蔡攸到蔡京的府第,正趕上蔡京與客人談話,蔡京讓客人稍候。

只見蔡攸一進來就急著上前抓住父親的手做診脈之狀,說:“大人脈勢舒緩,體中得無有不適乎?”

京曰:“無之。”攸曰:“禁中方有公事。”即辭去。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旁的客人悄悄看到這一幕,更是滿頭霧水,便出來問蔡京緣由,蔡京無奈地道:“你一定不明箇中緣由,這個逆子是想因為我有病而罷了老夫!”

過了幾天,宋徽宗果然下詔命蔡京致仕。

一些史料中也有過記載,人們暗地裡笑話蔡京,只因為他當眾稱呼自己的兒子蔡攸為“公”,可見雙方已快要形同陌路了。

帶孝子蔡攸的事蹟還有不少,李乾覺得或許有蔡攸的問題,但蔡京的問題也同樣不少。

都說子不教父之過,而蔡京不僅和兒子反目成仇,連他弟弟都對他沒什麼好感,妻妾們更是紮起堆來給他戴帽子……

這種完美的人生,就問問還能有誰?

所以啊,做人就要做忠臣,不要學蔡京這個大奸臣,老綠牛……

當然,如今蔡京蔡攸父子還沒有到反目的那一步,但李乾卻覺得,一個人腦袋上的反骨就像是堅毅、忠心、善良等等耀眼的人性光輝,是不會被埋沒的。

雖然現在沒有顯露出來,但只要時機合適,早晚都會出現。

蔡攸就是這麼一位潛力型選手。

李乾要做的,只是激發他心中的慾望和想法……

三人一路回到了皇宮,呂布轉身告辭,踏著月光,向蔡府而去。

李乾也沒攔著他。

不管如何,蔡攸都是作為一條長線來存在的。

不可能說今天給了他好處,明天他就幫李乾轉頭幹自己的老子了。

滎陽、汴州之事爆發卻就在最近,蔡攸恐怕是幫不上什麼忙的。

所以呂布能收集到什麼訊息、證據,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乾注視著呂布離開,隨即也沒回長生殿,而是坐上了轎子,往六宮方向而去。

今日被蔡京的妻妾們撩撥了一番,讓他有點頂不住。

野花再香,也沒有家花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