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輕輕揉著眉頭:“殲滅了騎兵,可是能繳獲戰馬的,奏章裡也有寫,他們去屠殺村民可弄不到馬。”

“但金國人善於騎射,他們的騎兵不敵就會逃跑,吳三桂的騎兵也很難追上吧……”

武媚娘皺著眉頭,發現了重重漏洞。

“也可能金兵入了他們的包圍。”

李乾思索了片刻,還是在上面批上了論功行賞。

每次他看到吳三桂的奏章時,總會莫名的提心吊膽,害怕這貨突然開啟邊關,把草原人放進來……

大乾朝廷控制區域的西北偏西是秦國,正北方是漢國,東北偏北則是明國。

這三個諸侯國相互不接壤,中間留有空隙。

秦漢明自己與草原作戰就已經夠夠的了,他們可不會幫著大乾朝廷防禦這兩處空隙。

是以,大乾還有東北、西北兩個邊關,鎮守著這兩處空隙,防禦草原國家入侵。

先帝在位的時候,他老人家把鎮守邊關的重任分別交給了受他信重的兩員虎將:吳三桂、石敬瑭。

吳三桂負責鎮守的正是位於漢國與明國之間的東北邊塞群。

“無論如何,既然報上來的沒問題,就要論功行賞,免得寒了將士們的心。”

李乾批完這份奏章,又取過下一份:“浚儀縣請求再調撥糧草……”

這已經是近些日子以來,災區傳回來的第好幾份請求調撥糧草的奏章了。

“不知道嚴嵩與和卿家他們,是否帶著糧草到了滎陽……”李乾握著筆管,陷入了沉思。

這兩個欽差出行,不只是他們自己要走。

還要帶著隨身護衛的官兵,帶著從太倉調撥出去的糧草,當時在京城裡準備了三天時間,實在算是快的了。

只是,這麼多人一同上路,還要帶著糧草,就不可能走太快了……

正如李乾所想的一樣,嚴嵩與和珅的確還在路上。

本來他們可以從廣通渠一路向東,從潼關進入黃河,然後從黃河坐船順流而下,很快就能到達滎陽。

然而,出征的十衛禁軍也是這麼想的。

比他們早三天出發的禁軍們早就把京城地區以及附近的大船全都徵用了,等嚴嵩、和珅兩人帶著運糧的民夫來到河邊時,就只能乾瞪眼兒了。

他們只得先走著陸路,同時期待著前方運送禁軍的船隻趕緊返回了。

因為十衛禁軍也只能坐船到滎陽,後方的運河都處於淤堵狀態,他們就需要一路靠著兩條腿南下了。

從滎陽行軍到吳國,一天行軍六十多里,怎麼也得走上兩個月左右。

當然,有一樣東西卻比將士們的腳程快得多,那就是訊息。

自禁軍們誓師之日起,京城的探子就火速將訊息發往了吳國。

如今,十衛禁軍齊出的訊息早已經在數日之前就到了吳越之地。

而今的吳國,正是人心惶惶之時。

先是吳王夫差賜死了三朝元老,極負盛名的大夫伍子胥,將他沉屍江心被人截殺。

雖然搶屍的人沒成功,但也引得夫差大怒,大肆在國中搜捕,搜捕中的種種擾民之舉,令百姓們更生怨言。

第二件事就不僅讓百姓們心中惶惶了,連吳國計程車兵們都開始惶惶不安。

因為伍子胥被殺,大將軍孫武辭官掛印,離開吳國了!!

孫武離開吳國後,也就過了半個月左右,又一種訊息傳開了。

朝廷已經發了十衛禁軍,共三十萬兵馬,齊出伐吳!

這種傳言乍一出現,就迅速蔓延開來,在吳國引起了巨大恐慌。

傳訊息之人說的繪聲繪色,朝廷的大軍怎麼怎麼誓師,軍威多麼雄壯……甚至還有朝廷大軍誓師的口號,似乎是“幹他孃的”……

雖然吳國朝堂一直在宣揚,朝廷的兵馬不可能到吳國的,可百姓們卻不怎麼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