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問君西遊何時還 第八章 修士李浩然(第1/2頁)
章節報錯
溪州金谷郡陽春茶號李掌櫃,本名李浩然,自小生於金谷郡邊遠小村,家中以種茶製茶販茶為生。
本就是山中窮苦人家,種茶製茶的手藝從小隨著雙親學習,自然極為熟稔。只是販茶一事,卻礙於不曾識字的緣故,總在明裡暗裡吃些啞巴虧。
要不說機會總給有準備的人呢。待李浩然長到十一二歲的年紀,深諳讀書識字的重要性,便主動與雙親商量著要進學堂學習識文斷字。並耐心與雙親述說內中的厲害關係,不為他朝靠著讀書出人頭地,僅僅是為了多長些見識,不在販茶買賣中吃虧。好在雙親也非不明事理之人,反而慶幸孩子在這般年紀能有如此遠見,便欣然應允,不過是家中少了個勞力,做父母的辛苦一些罷了。
數年之後,李浩然學成歸來,沒像同齡人一般娶妻生子重複一代又一代的勞苦生活,卻帶著家中所產的茶葉遠赴郡城。
村中人對此少不了閒言碎語,便是雙親亦有所動搖,來往書信中沒少對其勸解,若是在郡城那邊混的不好,早些回家討個媳婦,成家之後再生幾個大胖小子日子才算穩妥。
沒曾想,僅僅過了兩年,李浩然首次回家,便要將雙親接走。只說在城中安置了房產,打算與人成親,需要雙親親至。
家中二老將信將疑,直至城中才知道,李浩然不僅在城中一處名為陽春的茶號之中做了賬房先生,還得東家賞識,將族中一位庶出的女兒下嫁與他。究其原因,卻是李浩然在這兩年內不僅幫著掌櫃將鋪內生意拓展開來,還將營收翻了幾番,並將陽春商號在金谷郡的買賣做到了永州與安州中去。只可惜終究是因為手藝上的原因,始終沒能再每年的茶藝大賽中奪魁,未能進階貢茶之列。
如此,又過了二十餘年。李浩然已然榮盛為金谷分號的掌櫃,原本於此時不抱希望了,卻在五年前有了轉機。
李浩然侃侃而談,只道那一年的某天,他在茶坊的小院中獨自研製製茶工藝,雖說久未突破,卻早養成了習慣。待成茶之後,便泡上一壺,自飲自酌。
也不知怎的,那日的茶水格外甘甜,彷彿茶中蘊含了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便將那壺茶水放在陽光下細細檢視。
說來也怪,就那麼細看了半天,原本有些昏花的老眼彷彿回到孩童時代,竟真在茶水中發現了某些微不可查的靈韻流動。
一開始,李浩然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便喚來親近之人一同品鑑檢視。結果卻是茶水的味道確實有特別之處,可旁人去瞧那茶水卻看不出什麼門道。
李浩然回想整個製茶的過程,包括茶青的選擇與當日氣候一一記載,並於常日沒有太大區別。
無奈之下,只好將那餅茶葉寄回陽春商號總部交與主人家親自檢視。沒曾想短短數日便得到了回覆,並且不是收到書信,而是家主陽明親自前來。
緊隨其後的便是一位素未謀面的白髮老者,此人剛見李浩然便死死盯著他看,許久之後方才開口說話。問的卻不是與茶品相關之事,只說進來是否感覺心神通暢身體日漸健碩。
李浩然回想多日來的感覺,確有其感。
而後,那位白髮老者便與家主低聲言語了許久,卻未再跟李浩然過多交談。轉而去了他製茶的那個小院,於院中一頓搗鼓之後,方才停手。
後來李浩然才知道,那白髮老者乃是陽春商號中供奉的山上修士,只因為資質太差,修為早在多年前便止步不前,大道無望,這才放下身段委身於陽春商鋪做了護衛。
而據那人親口所言,李浩然之所以能夠在近日做出不一樣的茶葉,只因為李浩然自己也身具修行資質,且在無意中通天引了靈氣入體,自己卻絲毫不知。而後在製茶過程中無意間融入體內靈氣,所製茶葉已然不是普通品種,而是山上修士所用的靈茶。
至於李浩然何時通天,還未能引起城隍陰司那邊的注意,想必是李浩然自身的修行資質實在太差,且早過了適合引靈氣灌體的年紀,能夠通天已是萬幸,以後的日子也無需努力修行,事倍功半,徒勞而已。
話至此處,那白髮老者還不忘調侃一句,本以為老夫修行資質之低於山上修士中已是生平僅見,誰曾想到老了還能看見同道中人,當真是可笑又可氣。
從此之後,李浩然便成了陽春商號秘密保護的頭牌製茶人,不僅在他所居的小院中設下防護陣法,還時長以高價購買一些蘊含靈氣的物件供他吸納。茶葉產量高低暫且不說,單那一手蘊含靈氣的山上靈茶,販至達官顯貴家中長期飲用可以延年益壽,若找著門路賣與山上仙家又是一番仙緣攢下,陽春號便是不入貢茶之列,比那感德號亦半點不差。
聽至此處,遊離不由笑出聲來“李掌櫃好心計,不僅讓陽春號侵盡全力去供奉你,還暗中將修為慢慢拔高,只怕那白髮老者初次與你照面時,你的修為便高過他許多了吧?”
李浩然聽了此話稍稍一愣,隨即面色又恢復如常,笑道“讓前輩見笑了,晚輩修為實在不值一提,實在是那人修為是真的太低,而我又有隱匿靈氣的手段,這才能將初窺修行門徑的樣子裝得那麼像。前輩也不用過多試探,我既然開口講述此事,自不會再有隱瞞,且聽我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