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這下子又給羌族進行加強了,系統這是準備再次來一波五胡亂華啊!”王羽冷冷一笑道。

羌族,華夏的一個古老民族,而一說到這個羌族,就不得不提起董卓這個西北軍閥。

他之所以能夠趕上漢末這趟亂轟轟的末班車,並最終將司機踢到一邊子去了,除了袁紹一手為他掃除了所有障礙外。

最初的原因,就是羌人又發動叛亂了,這讓董卓有了擁兵自重的理由,自此之後他就不聽中央政府的調令。

而提起羌族,它的歷史非常但悠久。

最早的羌族祖先,是活躍在華夏中央的,出現在現代的山西、陝西甚至河南等地。

但後來,被商人打敗而西遷,後來秦國強人秦穆公又將羌人再次往西趕,這個民族最終基本定居在了中國西藏和青海高原上。

個別部落分佈在整個西域、甘肅、雲南和四川。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西漢時期,這個民族開始出現在中原統治者的視野裡。

因為他的規模出來了。

到了東漢時,已經存在著近百個規模大小不等的羌人部落了,有的大部落在公元94年時“內附”時統計,人口已經超過50萬了。

順帝時期,反叛羌人中能打仗的人手合起來突破有二十萬了。

而提到內附,就不得不提到漢武帝。

羌族,在武帝一朝可沒少挨收拾,不過在當時的少數民族都挨劉猛男的欺負,那羌族被揍也就不奇怪了。

而提到羌族,就不得不提到內附二字。

“內附”這詞比較好聽,其實說白了就是投降,跟你大漢說,我服從你領導了,我給你戍邊,你讓我進你的邊郡生活吧。

羌人內附對於漢來講,最開始似乎只有好處,就像後來劉秀對南匈奴的態度一樣,給你塊特區,然後以夷制夷,遊牧那邊再有搶劫的你們跟他們打去吧,大量的減輕了邊患壓力。

更美好的是,羌族和匈奴與西域不同,匈奴和西域還需要大漢給大量的歲幣,可羌族什麼都不需要用給,甚至連技術幫助都不用。

大漢只要讓給他塊地,他就幫大漢守邊疆,還不給大漢惹事。

這種異族軍屯邊防軍讓大漢在“羌族內附”問題上開了口子。

最早在西漢景帝時期,羌族部落的酋長第一次提出了請求允許他們守衛隴西邊塞的要求。

要求最終得到了大漢王朝的批准,這個部落最終被安置在了隴西郡的五個縣。

但後來,羌人內附的趨勢開始剎不住車了。

西漢末年,中原大亂,趁著漢朝的邊境無人進行管理,已經有大量的羌人開始大規模地遷到西北邊境諸郡了。

地肯定是越往內地越肥沃,誰不盼著自家地段越來越好啊!

公元34年,光武帝劉秀從隗囂手中接收隴地時已經發現,這一地區已經存在著大量的羌漢雜居的情況了。

隗囂作為梟雄,在隴地長期盤踞的時候,是妥善的處理好了漢族和羌族共處問題的,人家兩族人民凝結的友誼十好幾年,結果他一被滅,沒多久羌人就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