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明來到陣前剛要說話,常憲義用手中大棍一指說道:“看你年紀輕輕的,能有什麼本事,快讓有本事的人來戰。”

馬思明說道:“你還沒動手,怎知道我沒有本事呢?”

常憲義再次打量了一下馬思明,說道:“既然你不怕死,那就放馬過來吧。”

常黑子說完話把手中大棍一擎,準備接招,他這回沒有主動出擊,是因為他覺得馬思明年紀輕輕本事不能有多大,自己若是先出手,豈不是顯得自己欺負他年幼了,因此把烏金熟鐵棍一擎,等著馬思明先動手。

馬思明見常憲義如此託大,分明是沒將自己放在眼裡,冷哼一聲,右手握住了刀把,左手壓上了卡簧。

馬思明手指輕輕這麼一壓卡簧,金光刀便裹挾著一道耀眼的金光,呼嘯著脫鞘而出,那金光和天邊的晚霞遙相呼應,甚是美麗。

常憲義也不是泛泛之輩,只一見金光刀脫鞘而出便是吃了一驚,雙手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烏金熟鐵棍,同時驚呼了一聲“金光刀”。

馬思明看著常憲義說道:“沒想到前輩還挺識貨。”

常黑子再次打量了一下馬思明說道:“你到底是什麼人?你手中怎麼會有金光寶刀?你可認識吳大海?”

下書吧

馬思明聽他提起了吳大海,便對他生了好奇之心,不答反問道:“你認識吳大海?”

常憲義嗤笑了一下說道:“吳大海是大明朝的叛徒,我才不恥認識他,不過,這把金光刀當年是被吳大海偷走的,如今出現在你的手上,難道你是吳大海的孽子?”

馬思明聽了他這句話,已經猜出了八九分,這個常憲義當年應該和吳大海一起共過事,或者他們曾經是好朋友,如此看來,那他也一定會認識於正威於叔叔,於是馬思明說道:“前輩可認識於正威?”

常黑子聽他提起於正威,吃了一驚,再次打量了馬思明一番,說道:“難道你是於正威的後人?”

馬思明說道:“我既不是吳大海的孽子,也不是於正威的後人,我叫馬思明。”

常憲義聽了馬思明報出了姓名,看著他說道:“年輕人膽子不小,敢叫思明這個名字,這可是清狗的大忌諱,你還敢為清狗做事,清狗居然沒有拿你問罪,真是一件奇事。”

馬思明說道:“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常憲義說道:“你認識於正威?”

馬思明說道:“沒錯。”

常黑子聽他說認識於正威,話語緩和了許多,說道:“那他現在可好?”

馬思明也沒有說謊,直言不諱地說道:“他很好,現在在京城開了一家鏢局。我就寄宿在他的家中。”

常憲義又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他也投降了清狗?”

馬思明說道:“有些事一言兩語很難說的清楚,你若想知道詳情,我們邊打邊往那邊退,到了那片樹林裡我再和你詳說。”

常憲義想了想,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像是要耍什麼詭計,這才點了點頭,然後手中烏金熟鐵棍一舉,迎向了馬思明。

馬思明和常憲義的對話,因為離的遠,又是下風口,李祺這邊根本就沒人聽得到,李祺見他們聊了起來,心中著急,剛想讓人過去催促馬思明趕緊出手,制服了常黑子隊伍好過去。就在這時,見馬思明和常憲義打在了一起,便只好靜觀他們對戰。

馬思明猜想常憲義一定跟於叔叔和吳大海有些淵源,又因為他剛才並沒有對田久張奎等人下狠手,知道他並非是個惡人,因此馬思明並沒有全力攻擊,而是邊打邊撤,二人便在纏鬥中進了遠處的小樹林。

到了小樹林裡,馬思明便收住了招式,說道:“前輩,既然您認識於叔叔和吳大海,那你一定也認識家母吧?”

常憲義也收住了招式說道:“不知家母姓甚名誰?”

馬思明說道:“我母親就是當年抗擊清兵的統帥秦良玉。”

馬思明一說出秦良玉的名字,常憲義立時大吃一驚,他再次打量了馬思明一番說道:“沒想到你竟然是秦將軍之子。”

常憲義話一說完立時濃眉倒豎,怒道:“想當年秦將軍抗擊清狗何等威風,雖然被吳大海出賣,最終遇害,但是她的威名卻讓人銘記於心,永世不忘,沒想到她的兒子,居然投靠了清狗,甘當清狗的爪牙,今天,我就替秦將軍清理門戶。”

說著話,手中烏金熟鐵棍揮舞起來,掛著風聲直奔馬思明頭頂砸來。

馬思明知道他力大無窮,趕緊飄身閃開。同時大呼一聲“且慢,前輩,你聽我把話說完”。

常憲義用手中烏金熟鐵棍指著馬思明說道:“你已經做了清狗的爪牙還有什麼好說的?”

馬思明只好將自己如何進宮當差的事如實的說了。

常憲義聽完之後知道自己錯怪了馬思明,趕緊跳下馬來,上前說道:“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是真心投靠了清狗了呢,剛才真是錯怪你了。”

常憲義也將自己的身份說了出來。

原來,常憲義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後人,大明朝滅亡後,跟隨秦良玉將軍投身在南明小朝廷,當時和於正威吳大海等人同為秦將軍的副將,後來吳大海出賣了秦良玉,清軍攻入大營,大家就都打散了。常憲義帶著幾百親隨殺出重圍,一路向南逃去。脫險後也曾派部下四處打聽大家的下落,可是,清兵進兵很快,行動不便,常憲義便只好帶著這幾百人偷偷地隱藏了起來,這麼多年來,他們雖然一直隱藏著身份,但是卻一直沒有忘記和清狗作鬥爭,時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重新找到大家,光復大明朝。

昨天常憲義的副將去嵩山少林寺上香還願,見嵩山少林寺被清兵圍了個水洩不通,便知道山上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假扮成清兵混了進去,找到熟識的兩個和尚一打聽,才知道山上來了一位神秘人物,這些清兵都是來保護他的。

後來又打聽到了陪同之人有李祺和索額圖,常憲義就此推斷,那被保護的人一定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即便不是康熙皇帝,也一定是王公貴族,因此決定半路埋伏,要趁機將他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