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孝雖然心生殺心,但是他還沒有見到“承影劍”還不好跟羅琥翻臉,於是強壓心頭怒火,滿臉堆笑,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前輩有所不知,武當掌門人手裡確實有一口“龍淵劍”可以和“碧水劍”一決高下,可是,掌門人已經閉關一年有餘,在他修煉期間沒人敢進入武當禁地去打擾他,萬一不慎驚擾了掌門,導致掌門走火入魔那就得不償失了。我師父和幾位師伯經過一番商議才決定讓我來拜訪羅前輩,希望能夠請出“承影劍”來為武林除害。”

羅琥又說道:“武當五子武功各個高強,他們又創下五行劍陣,放眼武林無人能敵,還制服不了一個柳彥奇嗎?”

林文孝心裡暗罵:好你個羅老頭,你痛快借我劍就得了,哪來這麼多廢話問來問去,若不是看在你手裡有承影劍的份上我真想立刻馬上就把你弄死。

林文孝心裡不耐煩,這麼想,可是嘴上他還不能這麼說,連忙繼續編瞎話說道:“本來我師父和我幾位師伯利用五行劍陣不難將他制服,沒想到那個大惡人柳彥奇見自己就要敗陣,暗中使用了暗器,他那袖中飛弩甚是厲害,更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飛弩上居然還喂有毒藥,我大師伯和三師伯都中了他的毒箭,因此劍陣不攻自破,幸虧我師父和其他兩位師伯奮力拼殺,這才將我的兩位師伯救了回來。那惡人用的毒藥十分難解,我兩位師伯至今還是奄奄一息,因此我師父才讓我來求見羅叔父,借貴莊寶劍一用,殺了大惡人柳彥奇我一定親自前來歸還寶劍。”

羅琥沉思不語,有心不借又耐不住江湖道義,更何況自己在武當學藝之時,武當五子對自己不錯,最主要的是他聽說柳彥奇不光使用暗弩傷人,還在弩箭上餵了毒藥,這讓他感到十分憤慨。

羅琥武藝雖然不高,但是為人正直,最看不慣那些恃強凌弱之人,也特別鄙視那些暗箭傷人的人。有心借給林文孝承影劍,他又著實捨不得,更何況自己對林文孝一無所知,這麼珍貴之物豈能輕易借給他人?若是武當五子之一任何一個人前來,羅琥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寶劍奉獻出來,畢竟武當也是名門正派,借劍也是為武林除害。

林文孝見羅琥沉思不語,心裡已經猜到了八九分,儘管心裡十分的氣憤,但還是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起身拱手說道:“既然羅叔父不肯相借文孝也不便久留,我應儘早趕回武當告訴師父,好讓師父師伯他們另作打算。”

說完話果真邁步往外就走。

你當林文孝是真心想走嗎?當然不是,林文孝已經看出來羅琥猶豫的心裡,想用這一招激他一激。

林文孝轉身邁步邊往外走,邊自言自語地說道:“此番借不得承影劍,殺不了那個大惡人,又不知道要有多少武林中人要死於他手了。唉!此番回去我就算拼著一死也要和他決一死戰。即便不能為武林除害,也算我林文孝為武林盡了力了。”

羅琥聽著林文孝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似乎感覺將死的武林中人都是因為自己不借承影劍給害死的,聽見林文孝要回去以死相拼,心裡更加慚愧,自己在武當學藝時沒少得到武當五子的幫助,如今他們有難,向自己求助,自己若視若罔聞豈不是恩將仇報嗎?

羅琥想到這裡叫了聲賢侄慢走。

林文孝本來就沒有想走的意思,剛才不過是演戲給羅琥看罷了。

林文孝就等著羅琥說出“且慢”這兩個字呢。如果林文孝走到大門口羅琥還不說出這兩個字,林文孝已經下定決心要強取了。

林文孝聽到羅琥說了“且慢”二字,連忙收住腳步說道:“羅叔父,你放心,雖然您老沒有借給我承影劍,我林文孝離開羅家莊也絕對不會對江湖中人提說此事,我就算拼著一死也絕不會讓叔父在武林之中留下罵名的。”

林文孝這招太損了,一句話說得羅琥老臉一下子就紅了,連忙說道:“賢侄且慢走,剛才是叔父一時糊塗,這才會猶豫不決,賢侄借劍是為武林除害,叔父理應拱手相贈,叔父到不計較能在江湖上留下什麼聲名,只是能幫助賢侄為武林除去一害也就心滿意足了。”

林文孝說道:“叔父如果這麼想,那可是為武林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等除掉柳彥奇,叔父當居首功,必然被武林中人所銘記,也將受到武林中人的尊敬和愛戴。到時候我自會向武林中人說清楚的,叔父威名必將聲震寰宇。”

林文孝一番馬屁話拍得羅琥有些飄飄然了。羅琥一直為自己沒能成名江湖而耿耿於懷,若能因此而獲得一點江湖聲望倒也是件好事。他就是沒有想到眼前之人乃是人面獸心,裡表不一。

羅琥讓林文孝廳中暫坐,自己這就去後面屋中取劍。

羅琥來到後院,見三個兒子和幾名家人都在院子裡站著,便上前問他們都在這裡幹什麼?

大兒子關切地問道:“父親,那位武當弟子林文孝來府上有何貴幹?”

羅琥便將林文孝所說的話學說了一遍。

三個兒子一聽一起反對道:“父親,這個林文孝自稱是武當弟子,可是父親並不知道他是真是假,萬一他是冒名前來騙取寶劍如何是好?”

羅琥說道:“我兒多慮了,他對武當門中的事瞭如指掌,怎麼可能有假?”

大兒子說道:“父親,就算他真的是武當門人,就算他說的都是實情,連武當五子都不是那柳彥奇的對手,憑他林文孝一個人一柄劍就能殺的了柳彥奇?”

羅琥說道:“我看那林文孝內功修為不低,他之所以不是柳彥奇的對手,主要是因為柳彥奇手中有碧水寶劍,他若有了承影劍相助,定能殺掉柳彥奇,為武林除害。”

三兒子說道:“父親,您老人家已經多年不行走江湖,江湖中的事情你並不知道,如此草率的就將我家傳寶劍借給他人,萬一有個什麼閃失,怎麼對得起我們羅家的列祖列宗呢?”

羅琥仔細一琢磨,三個兒子所說並不無道理,面露難色說道:“可是為父已經答應了林文孝該當如何?總不能言而無信吧?”

長子說道:“那當然不能,可是,也不能就這麼輕易的就將寶劍借給了他,大家得需想個萬全之策方妥。”

父子四人一起陷入了沉思。

三兒子想了想說道:“父親你看這樣可好,林文孝不是說是奉師父鍾河的命前來借劍的嗎,我們答應將劍借給他,但是,必須要同去武當,面見武當五子再將寶劍奉上,如此既不怕他是冒名行騙,一路上也好打聽打聽他所說的話是不是實情,如果確實是實情,我們到了武當,便將寶劍交給他,如果他說的不是實情,我們藉故偷偷地帶著寶劍返回家中就是了,大家看我的想法如何?”

長子和二兒子都說這樣甚好,既不會讓父親食言,又可以保證寶劍的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