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明同意,便吩咐紮營。

魯向南吩咐屯紮三個營寨,互為犄角,以防沙俄軍隊偷襲。

沙俄軍隊接到探子回報,說多苛裡的援軍到了,領兵將軍說道:“援軍剛來立足未穩,當前往衝殺,讓他們不能立足。”

於是命人點齊五千兵馬便向馬思明他們衝殺過來。

馬思明他們早已經預料到了,已經點齊三千兵馬藏在土丘之後等著他們來到呢。

魯向南和吉蘭泰各領一千五百人分兩路殺出。

二人率兵殺敵非常勇猛,把沙俄兵將衝撞得是人仰馬翻,大敗而回。

馬思明命人架起高臺,燃起烽火,向多苛裡將軍傳送訊息,讓他知道援軍已經來到。

多苛裡將軍看到烽火心中大喜,鼓舞士兵說道:“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要鼓舞士氣,明日一舉殺出鈕魯塞打敗沙俄軍隊。”

士兵齊聲高呼:殺出鈕魯塞,殺出鈕魯塞,打敗沙俄,打敗沙俄。

沙俄領兵的將軍見被派去的人馬被打得連自己媽都不認識了,知道來者不善,連忙傳令後軍和預備兵團全部向鈕魯塞靠攏,準備和清軍一決雌雄。

第二日,天剛剛亮,沙俄的軍隊便開始展開了攻勢。吉蘭泰和魯向南各領三千兵馬從兩翼包抄,剩下的跟著馬思明、孟根和烏日嘎正面迎敵。

鈕魯塞裡,多苛裡也是兵分三路,兩名副將各領五千出兩翼,自己親率一萬正面出擊,另留五千看守要塞和作為臨時接應。

烏蘭圖雅和諾敏公主昨夜返回王爺廟,將留守的五千兵馬又調來三千,作為後軍,支援各處。

沙俄一方為了取勝,也是傾巢出動,雙方從早晨一直殺到天黑,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馬思明雖然手中有寶刀開路,奈何敵軍太多,倒下一片又撲上來一片,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下一茬又長出來一茬,總也割之不完。

吉蘭泰和魯向南二人也是鮮血染紅徵袍。

這邊打得吃力,沙俄一邊也不輕鬆。領兵將軍見死傷過半,天色又漸暗,又腹背受敵,唯恐有失,傳令退兵。

多苛裡將軍高呼:敵軍已退,我軍需追殺之。

然後將兵馬分三路追擊。

沙俄軍隊一路奔逃,盔甲淄重等物丟棄一路。

魯向南向馬思明諫言說道:“若沒有提前準備,自古以來窮寇莫追,防止追急生變。”

馬思明覺得有理,急忙命人快馬去阻止多苛裡將軍,讓他不要再追了。

多苛裡身為領兵大將軍,又戍邊多年,豈有不知道窮寇莫追的道理,他今天之所以窮追不捨,目的就是要將沙俄領兵將軍擒住,因為這可能是他此生最後一仗了,他想讓自己圓滿風光收場。

原來,多苛裡給皇上的奏章獲得了批准,康熙已經派吉蘭泰的父親前來接替他的職務了,讓他把軍務交割清楚後回京覆命。

吉蘭泰的父親此時就在前來的路上,用不了幾日便能夠到達,康熙讓他把軍務交割清楚之後儘快返京,另有任用。

康熙之所以這麼做,沒有別的意思,他是在為自己討伐葛爾丹做準備,即便是多苛裡不上奏表,康熙也要換他回京了,因為多苛裡比較熟悉漠北蒙古的情況,他這次調多苛裡回京就是想任命他為西征大將軍,回京即刻操練兵馬,以及準備西征的一切軍需之物。

康熙還命吉蘭泰留在軍中不必返京,讓他和他父親一起鎮守邊疆。

多苛裡想捉住沙俄將軍,風風光光地交接,因此不肯收兵,帶著部下奮勇直前,大有要直搗敵軍老巢,不捉住敵軍大將軍誓不罷休的意思。

果然被魯向南料中,沙俄將軍見多苛裡死追不放,收住戰馬說道:“多苛裡逼人太甚,來人並不多,我們不能向喪家犬一樣地逃躥,大家和我回馬和他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