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密約反清 偶得劍譜(第2/3頁)
章節報錯
柳彥奇說道:“此事不難,叔王可以上奏朝廷,請求撤藩,我料想康熙知道叔王勢力龐大,必不敢輕易同意叔王的請求,這樣即給了康熙皇帝一個交代,也給你準備起兵贏取了足夠的時間。”
吳三桂想了想說道:“此計甚妙。那我明日就著人寫表奏請撤藩。等時機成熟,叔王起兵之時你可要住我一臂之力啊!”
柳彥奇說道:“那是自然,只是,僅我一人勢單力孤,到時候我會介紹更多的人前來幫助叔王起兵。”
吳三桂高興地說道:“那是最好不過了,只是不知你所要介紹的是哪路兵馬?”
柳彥奇說道:“叔王可曾聽說過抗清義軍順義社?”
吳三桂說道:“略有耳聞,聽說組織嚴密,力量頗大。”
柳彥奇說道:“我和順義社的總舵主李復順關係非常好,到那時我可以介紹順義社的義軍和您一起起兵舉事。”
吳三桂皺起眉頭說道:“順義社的人不就是當年闖賊的後人嗎?明順本是冤家對頭,怎能合作?”
柳彥奇說道:“明順都同是漢人,明順之爭屬於兄弟之爭,滿人乃是北夷,是所有漢人的敵人,大家聯手,先趕走滿人再說,畢竟明順之事屬於家事,我想叔王和李總舵主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吳三桂想了想說道:“也好,那負責聯絡的事就由你去辦吧。”
柳彥奇回到住處思來想去,回想著剛才吳三桂的話,知道了他為什麼沒有對自己動手了,無非是想收買自己,為他起兵出力。
柳彥奇雖然身在統領府,又深得康熙皇帝器重,秘密委派來雲南暗中調查吳三桂,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真實身份,反清復順的事一直記在心上。
順義社雖然組織龐大,但是畢竟都不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真正軍人,若想依靠順義社自身的力量來推翻滿清政府勢比登天還難,吳三桂統兵多年,手下兵甲十幾萬,且都是經過嚴格訓練,又久經戰陣,這股力量才是真正能夠撼動滿清的力量。順義社要想贏取部分天下,只有跟吳三桂合作才有勝算,因此,柳彥奇便將計就計,說出來願意為合作牽線搭橋的話來,但是他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唯恐吳三桂突然變卦,對自己不利。
次日,吳三桂果然書寫了奏表,請求撤去自己的藩王稱號。
柳彥奇目的達到,也探明瞭吳三桂的一切事情,準備回京覆命。
柳彥奇即將離開平西王府,準備回京的訊息給一個人知道了,這個人立刻跳了起來,說道:“王爺答應我要選個日子,讓我和柳彥奇一較高下的,可如今事情還沒有辦就要放柳彥奇回京,豈有這樣的道理?”
這個生氣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吳三桂帳下大將軍,後來吳三桂起兵造反為吳三桂執掌帥印的馬寶。
馬寶得知柳彥奇武藝高強便想和他分個高下,那天由於吳三桂看到了柳彥奇掉落的東西沒了心情,沒能夠和柳彥奇比成,本來吳三桂答應他給他安排時間的,馬寶還在等候吳三桂的安排,突然接到訊息說馬思明就要啟程回京了,那他豈能不著急生氣。
馬寶離開教軍場直奔王府,來到王府也不通報,直接闖進了吳三桂的書房。
吳三桂見馬寶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還以為有什麼軍情之事呢,忙問道:“馬將軍,如此匆忙可有軍情嗎?”
馬寶見禮後說道:“王爺,並無軍情。”
吳三桂說道:“既然沒有軍情,你不在教軍場練兵,匆匆忙忙地跑來這裡所為何事?”
馬寶說道:“王爺好記性,那日答應馬寶要安排時間和那柳彥奇比試武功的事,王爺可是忘了?我今天聽說柳彥奇就要啟程回京去了可是真的?”
吳三桂一拍腦門說道:“都怪我這幾天事情繁多,把這件事給忘了,不過正好,柳彥奇剛剛去了演武場,你若非要和他切磋,那我們現在就去如何?”
馬寶自然願意。
柳彥奇本不想和馬寶比試,因為他不想樹敵太多,就因為傷了一個林文孝,就給自己添了多少的麻煩。但是又不好駁了吳三桂的面子,只好同意比試,但是必須點到為止,互相不能夠以死相拼。
馬寶手中一杆鞣鞭點金槍,能硬能軟,能屈能伸,變化多端,讓人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