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碧水淵源 比武露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來,這碧水劍原本是吳三桂的佩劍。
碧水劍流落江湖,歷經幾朝幾代,後來輾轉到了吳三桂的手中,吳三桂當年憑藉手中的碧水寶劍,威震遼東,曾讓皇太極和多爾袞吃盡了苦頭。
多爾袞曾說:“大明朝若不失吳三桂,滿人永遠也不可能問鼎中原。”
只可惜,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爭奪美女陳圓圓不惜引清兵入關,毀了他一世英名。
當年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南有闖王的軍隊步步逼近,北有滿人鐵騎虎視眈眈。
最初,吳三桂是想投誠李闖王的,因為他知道滿人勢大,一但放他們入關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幾次談判都因劉宗敏不肯交還陳圓圓而讓吳三桂憤恨不已。
劉宗敏認為吳三桂已經窮途末路,他沒有資格再談條件,若想投降大順就必須無條件的投降。
闖王李自成當時也是非常傲慢,他認為天下已經大定,歸了他李自成了,區區一個吳三桂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當時李自成主要是估計不足,他認為,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多年,多次重創滿蒙的軍隊,雙方結怨已久,他是絕對不可能去投靠滿清的,同樣,滿清也絕對不會接納吳三桂的。因此在和吳三桂的談判中,便沒有給吳三桂留有多大談判的空間,幾乎就是逼迫他無條件投降,投降後只答應保住他一家老小的性命,並未許以高官厚祿,最讓吳三桂不能接受的是,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說什麼也不肯將陳圓圓歸還給吳三桂,這讓吳三桂非常憤怒,吳三桂憤怒之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決定轉身投靠多爾袞。
當年吳三桂和多爾袞談判時多爾袞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讓吳三桂交出碧水劍。
吳三桂這一生最喜歡的兩樣東西,一就是美女陳圓圓,二就是隨身佩劍“碧水劍”。
當年吳三桂也是萬分糾結,投靠李自成,就必須失去陳圓圓,投靠多爾袞就必須交出碧水劍。因為多爾袞最怕他這把“碧水劍”了,多爾袞說道:“如若你不交出碧水劍,就說明你投靠滿清不是誠心,我們是不會出兵的,你若肯交出碧水劍,我們立刻出兵,而且可以滿足你所有條件。”
面對李自成十餘萬軍隊的步步緊逼,加之他對陳圓圓的念念不忘,最後一狠心,交出了碧水劍,投靠了多爾袞。
多爾袞得到了碧水寶劍心中歡喜,在吳三桂和李自成打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當口,揮師進關,一路南下,一直逼近京城。
後來多爾袞成了皇父攝政王,憑藉寶劍在身,獨霸朝綱,朝中無人敢惹,此人後來甚至都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因此上讓孝莊太后深感不安。
後來孝莊太后質問多爾袞,是不是生了二心,多爾袞其實當時很想廢了順治皇帝而自立,但他曾對孝莊一往情深,可以說孝莊就是多爾袞的剋星,就像陳圓圓對吳三桂一樣,面對孝莊太后的質問多爾袞只好說並無二心,孝莊太后說道:“你若有二心,大可殺了我們母子,你自立為帝,既然你說你並無二心,那好,為表誠意,請你交出你的佩劍,否則你每日持劍上朝讓我們母子實在難安。”
自古以來都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多爾袞和孝莊年輕時就非常要好,若不是皇太極霸娶了孝莊,那孝莊太后便一定會嫁給多爾袞為妻,雖然孝莊最終沒能嫁給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對她的那份情卻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因此,無論他在朝堂之上如何專權跋扈,在外面如何兇殘狠毒,但是隻要一見到孝莊太后,他立刻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面對孝莊太后的質問,多爾袞無言以對,為了證明自己對她們母子二人並無二心,只好將佩劍“碧水劍”解了下來,交給了孝莊太后。
這柄寶劍孝莊太后一直儲存到康熙親政,這才將寶劍交給康熙。
這“碧水劍”原本就是吳三桂之物,如今他得知曾經跟隨自己屢立戰功的碧水寶劍就近在咫尺,豈有不奪之理?
高伯年哪裡知道吳三桂和“碧水劍”的這段淵源,以為吳三桂並不瞭解“碧水劍”,還想借助吳三桂的力量幫他奪取碧水劍,他真是白打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平西王吳三桂並未說透此事,表面上和顏悅色地和高伯年商討此事。
高伯年說道:“王爺獨領雲南,勢力直連川貴,堪比三國時期的蜀漢,豈能久居人下,我們“聖泉山莊”大有和王爺合作之意,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吳三桂說道:“我們合作?怎麼合作?”
高伯年說道:“他日王爺若要興兵,高伯年願祝王爺一臂之力。”
吳三桂看著高伯年說道:“你如此幫我所謂何來?不能是隻為了一把碧水劍吧?”
高伯年說道:“那當然不會了,我自然有我的目的。”
吳三桂說道:“那我到要聽聽看,你有何目的。”
高伯年也不撒謊,便將自己是北齊皇室後裔的身份說了,然後說道:“我們高家歷經幾世經營,目的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夠光復北齊,王爺若舉事,高某願祝一臂之力,事成之後,封高某一隅之地足矣。”
吳三桂說道:“原來如此,此事好商量。”
高伯年說道:“目前最為緊要的是從柳彥奇手中奪得碧水寶劍。”
吳三桂說道:“放心,柳彥奇住在我的王府裡,想要他手中的寶劍如探囊取物,你且回去等我的好訊息就是了。”
吳三桂派人送走了高伯年,叫來自己的親隨護衛頭目說道:“和你們同來的柳彥奇手中使用的可真是碧水劍嗎?”
護衛頭目回奏道:“王爺,的確是碧水劍。”
吳三桂說道:“那世子在給我的信中怎麼沒有提到這件事呢?”
那兵士說道:“在京城,駙馬爺和柳總管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我想駙馬爺並未覺得他擁有碧水劍會對我們不利,所以就沒有告訴王爺吧。”
其實吳三桂跟碧水劍的事王府裡沒有幾個人知道,因為當年自己用碧水劍換取多爾袞的信任,引來清兵入關,此事中原漢人無不對他恨之入骨,因此,他自然羞於提起此事,所以吳應熊並不知道碧水劍和自己父親的那段往事,也就沒有將柳彥奇擁有碧水劍的事告知父親吳三桂。
吳三桂得知柳彥奇和自己的兒子吳應熊是好友,在京城以兄弟相稱,心中狂喜,心說:“有了這層關係,將來自己舉事,讓吳應熊將他拉入自己的隊伍裡,那豈不是如虎添翼了嗎。只是,他和自己的兒子吳應熊兄弟相稱,又受吳應熊之託護送王府的人一路回到雲南,自己該如何奪回這柄寶劍呢?碧水寶劍本就是我吳三桂之物,不奪回寶劍自己豈能甘心。”
吳三桂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即想奪回寶劍,又不想和柳彥奇鬧翻,看來自己真的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想出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