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彥奇立功 北疆告急(第2/2頁)
章節報錯
唐摩提此時已經知道,柳彥奇一定是發現了自己的命門所在,心中不免一驚,趕緊轉守為攻,以此來分散柳彥奇的注意力。
柳彥奇哪裡肯依,接連出招未果,便故意賣了個破綻給唐摩提,誘惑他來攻,然後趁其不備,一個掃堂腿,將他掃翻在地,柳彥奇就勢一滾便滾到了唐摩提的腳下。
唐摩提知道柳彥奇要幹什麼忙向上收腳,可是還是慢了一步,柳彥奇一隻手按住了唐摩提的腳踝,另一隻手用劍柄全力戳向了唐摩提腳底的湧泉穴。
只聽得唐摩提“啊”的一聲大叫,外功盡洩,顯然這一命門被柳彥奇猜對了。
柳彥奇不敢怠慢,躍身而起,反手一劍直刺唐摩提的咽喉,果然,劍尖輕鬆刺入,一點鮮血湧了出來。
柳彥奇的劍並未刺得很深,只是傷及皮肉而已,因為此人與自己無冤無仇,他並不想殺了此人。這一劍和當時刺中林文孝那一劍如出一轍,他萬萬沒有料到,這一劍和刺中林文孝那一劍一樣,給他惹來了不少的麻煩,甚至,差點要了他的命,此是後話暫不細說。
有些人面對對手不殺之恩會千恩萬謝銘記於心,而有些人面對對手的不殺之恩會當成恥辱,在他們看來,傷比死更能讓他含恨。尤其是唐摩提這樣的成名人物,又身居準格爾部大將軍之職,曾經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今日之敗讓他顏面盡失,覺得柳彥奇不殺他是他的奇恥大辱。
此時,大家都為柳彥奇戰敗了唐摩提而興奮的歡呼雀躍。
策旺阿拉布坦則灰頭土臉地帶著自己的人離開了教軍場。
康熙小皇帝叫過柳彥奇問他身居何職?
柳彥奇說道:“卑職在李大人帳下聽調,現任剿亂統領府總管。”
康熙小皇帝說道:“統領府總管一職實在是太屈才了,朕封你做將軍如何?”
柳彥奇忙道:“卑職未有寸功,不敢身居要職,統領府總管一職足矣。”
李祺可不希望他永遠只是個統領府的總管,於是使眼色給柳彥奇,讓他接受封賞。柳彥奇的目的只想早日除掉胡安和李祺,因此並不想離開統領府,也就婉拒了康熙小皇帝的好意。
康熙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暫時先封他為龍禁尉無召可以不進宮當差,繼續留在統領府協助李祺李大人處理統領府的事情,等什麼時候他想為朕衝鋒陷陣了再封賞大將軍一職。”
隨後又對索額圖說道:“前幾日你建議朕將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一職改名為九門提督,朕今日准奏,李祺舉薦有功,升任九門提督,賜造提督府。”
李祺和柳彥奇上前領旨謝恩。
三場比試,大清朝雖然輸了第一場,但是後面兩場都是有驚無險,取得了勝利,因此康熙小皇帝下旨,準格爾部必須按舊禮上殿面聖,否則按大清律論罪議處。
策旺阿拉布坦接到聖旨,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次日,策旺阿拉布坦上朝進貢,行跪拜之禮,三拜九叩之後說回去一定勸告葛爾丹,讓他就此罷兵,再也不覬覦東方,並且儘快從喀爾喀撤軍。
康熙皇帝說道:“喀爾喀和準格爾部都是大清朝的屬國,如果葛爾丹繼續肆無忌憚,朕決不輕饒,到時候恐怕就不是比兩場武這麼簡單了。”
策旺阿拉布坦連連點頭,表示願意臣服。
面聖事必,策旺阿拉布坦帶著使團連夜啟程回國去了。
大臣們上本奏道:“那葛爾丹覬覦喀爾喀已久,更有取科爾沁東進之意,此次雖然輸掉了比武,料想他也不會放棄籌劃已久的進攻策略,皇上還需早做打算。”
康熙小皇帝說道:“朕也知道葛爾丹之野心,此次他派使團前來比武挑釁就是個前奏,我料定他也不會因此罷兵。只是南方藩王尚可喜和耿精忠大有要謀反的意圖,朕不敢輕易起兵。更何況還有一個勢力最大的藩王平西王吳三桂,朕前些日子下旨令吳應熊進京與建寧公主完婚,意在留他為人質,以此來掌控吳三桂,讓他不敢輕舉妄動。當務之急是先奪下尚可喜和耿精忠二人的兵權。”
大臣們各抒己見,建議討伐的也有,建議和談的也有,建議調入京城然後軟禁起來的也有,最後索額圖說道:“皇上,畢竟謀反之事只是傳聞,若要輕易起兵反而給了他們謀反的藉口,依微臣之見,不如想個辦法,先撤其藩王稱號,然後看他們表現再做定奪。”
康熙皇帝覺得此計甚妙,便讓索額圖等人著手辦理此事。
事情果然不出康熙皇帝所料,那策旺阿拉布坦回去後沒多久,葛爾丹便偷偷地向喀爾喀進兵了,喀爾喀三大部族之一的土謝圖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路敗退。葛爾丹繼續進兵,大有要把其餘兩部全部兼併的意思。
此時一向和準格爾部交好的沙皇俄國向喀爾喀各部派來使臣,要求他們向沙皇俄國求助,只要他們歸順沙皇俄國,脫離清朝,成為他們的屬國,沙皇俄國就會出兵幫助他們打退葛爾丹。
三大部族早就知道了葛爾丹之所以起兵來犯,完全是沙皇俄國在背後挑撥的,他們是想坐收漁利,因此三大部族經過商議,決定不向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國求助,而是派人千里迢迢地去北京城向大清朝尋求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