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賣藝師徒 街頭遇險(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在大家看得正高興之時,忽然人群后面一陣騷亂,有人喊叫,有人怒罵,人群很快紛紛退向了兩旁。
於秀芸等人回頭看去,原來有一隊清兵護衛著一個騎著高頭大馬之人向這邊走來。走在前面的清兵發出吆喝之聲,手中長鞭不住閒地來回擊打著地面,讓路人閃開回避。
於秀芸自言自語道:“什麼人,這麼大的排場?”
有路人認識這個人,說道:“此人乃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因他身高馬大,肥頭大耳,因此人送此人外號大肥熊。”
吳應熊此次進京是奉旨成婚去的。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後,便一路上配合清兵追殺闖王殘部,平定四方之後獨佔雲貴,朝廷念他戰功卓著,封他為平西王。
吳三桂手下有兵將十幾萬人,這讓大清皇帝寢食難安。在康熙皇帝還沒有親政的時候,太皇太后為了能夠控制得住吳三桂便將建寧公主指給了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為妻,以此來拉攏吳三桂,同時也藉助公主的身份來壓制控制吳三桂。
吳三桂豈能看不出朝廷的用意,雖然千恩萬謝的答應了婚事,但一直卻拖著不辦。
康熙小皇帝親政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控制吳三桂。密議之時索額圖諫言道:“吳三桂之子吳應熊與建寧公主早就有了婚約,可是吳三桂卻一直推諉搪塞,不讓吳應熊進京完婚。皇上可下旨招吳應熊進京完婚,如果吳三桂還不送吳應熊進京完婚,那就說明他有反意,皇上要早做打算,如果吳三桂答應了婚事,送吳應熊進京完婚,那我們就將吳應熊留在京城,作為人質,以此來控制吳三桂,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康熙小皇帝聞奏感覺此計甚妙,便派人千里迢迢地來到雲南下旨。
吳三桂接到聖旨之時自然猜到了康熙小皇帝的用意,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送兒子進京必將被扣為人質,以後自己若要舉事兒子必將凶多吉少。若不送兒子進京,就是抗旨,那小皇帝必將問罪,此時自己實力還不足以和朝廷對抗。正犯愁呢,京城傳來訊息,說鰲拜被小皇帝給算計了,已經認罪,被終身監禁了。這件事讓吳三桂吃驚不小,他沒想到小皇帝小小年紀竟然會有如此手段,鰲拜都能拿下,又豈能將我吳三桂放在眼裡?為了緩解康熙小皇帝對他的猜忌,也為自己招兵買馬贏得時間,決定讓兒子吳應熊進京和建寧公主完婚。
吳應熊帶著五百親衛軍,拉著滿車的奇珍異寶一路向京城進發。來到豐麗小鎮,一向驕橫慣了的吳家軍並不避讓趕集的人群,而是強行揮鞭開路。因此驚擾了人群,大家都退讓開來。
小翠仗著自己學會的三腳貓功夫,要衝過去和他們理論,於秀芸拉住她說道:“官兵少說也有幾百人,我們惹他們不得。”
那賣藝的三人見人群散開,又有大隊的清兵正向他們而來,老者吩咐年輕男女二人趕緊收拾場子,避讓一旁。
那女子因稍微慢了一步,便被走在最前面開路的清兵一鞭子打在了身上,並高聲喝道:“沒看見世子的隊伍過來嗎?不快快讓路還磨磨蹭蹭,不想活啦?”
女子被老者拉到了一旁。那年輕男子見年輕的女子遭到了鞭打,一抖手中紅纓槍就要去刺那清兵,老者見狀忙過去阻攔。
那領隊開路的清兵狗仗人勢,指著年輕的男子說道:“怎麼,你不服嗎?看來不給你一鞭子你不知道世子的威嚴。”
說完話一鞭子甩向了那年輕的男子。
就在那鞭子快要抽到那男子的身上之時,那老者反手一抓,便將那根長長的鞭子抓在了手中,冷冷地說道:“我們已經退讓了,軍爺何必苦苦相逼?”
那開路的軍士一見自己手中的鞭子被這老者給抓住了,心中火起,大聲嚷嚷道:“親衛軍快來護駕,有人要行刺世子。”
他這一叫喊不要緊,驚擾了隊伍,立時身穿親衛軍服飾的衛兵跑步過來,將吳應熊團團護在正中,吳應熊也因聽到有人喊行刺而勒住了坐騎,舉目向圈外觀望。
親衛軍頭目來到近前問怎麼回事?那開路兵丁就指著賣藝的三人說道:“他們三人要行刺世子。”
那頭目見老者手中抓著開路兵丁的鞭子,以為他們真是來行刺的,吩咐道:“來人,把他們三人給我拿下。”
老者三人見對方不問青紅皂白就下令拿人,心中也是怒起,面對撲將上來的親衛軍,不得不出手自衛了。
打鬥之中於秀芸聞得,那老者原是這年輕男女二人的師父,男的是女子的師兄,師徒三人靠賣藝為生。
剛才的事於秀芸全都看在眼裡,並非是他們師徒三人有意冒犯吳應熊,而是因退避不及才和那開路兵丁發生衝突的,那開路兵丁狗仗人勢,陷害三人說他們要行刺吳應熊,這讓於秀芸很看不過眼。看著那三人就要吃虧了,便抽出雙刀衝了進去。迎住那頭目說道:“他們師徒三人在此賣藝,是你們衝撞了他們的場子,你們不道歉也就罷了,卻反咬一口,說人家要行刺,你們還講道理不講?”
那親衛軍頭目說道:“你又是什麼人?難道你和他們是一夥的?來人,通通給我拿下。”
於秀芸說道:“狗仗人勢的奴才,看刀。”
烏蘭圖雅和格蘭見於秀芸和吳應熊的親衛軍戰在了一處,便也亮出了兵器,向場內衝去。
劉小翠也要跟著衝進去,格蘭回頭說道:“就你那三腳貓的功夫,上去只會添亂,這裡有我們先抵擋著,你快去客棧找馬公子和高少莊主過來幫忙。”
劉小翠見清兵人數眾多,也知道自己上去只能是添亂,便連忙退後,飛快地向客棧跑去。
六個人雖然武功都不錯,但是怎奈清兵人數太多,很快就都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了。
賣藝老者來到於秀芸身邊說道:“姑娘仗義出手老夫心裡感激不盡,清兵太多,我們絕不是他們的對手,姑娘快帶著你們的人衝將出去,我來掩護。”
於秀芸哪裡肯走,說道:“我既然管了這閒事,豈有逃走之理。大家只要齊心合力,清兵也難把我們拿住。”
老者聞聽此說,心存感激,更是奮力向前。但畢竟年事已高,忽然一個不留神,被清兵絆倒在地,親衛軍見老者倒地一齊舉刀向老者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