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知府衙門 李祺借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鄭國為了開拓封疆,在這裡築城,於是就起名開封。北宋時期稱東京汴梁,城郭宏偉,人口百萬,經濟繁榮,風光旖旎,物華天寶,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國際都會”之稱。
如今的開封城,雖然久經戰亂,但是繁榮依舊。城裡城外人流湧動絡繹不絕。
馬思明牽著烏雲寶馬進得城來,一路打聽著就來到了開封府行署衙門附近,見天色尚早便圍著府衙轉了一圈,看好了虛實,以便晚上得以行動。
臨行前他與烏蘭姑娘有約在先,讓他們到了開封之後選個臨近府衙的客棧落腳,以便於他來尋找,可是馬思明打聽了數家客店都說沒有住進這麼幾個人,馬思明見天色已暗只好先找個客棧安身明日另做打算。
次日,馬思明吃罷早飯,來到一家茶樓暗中打聽有關開封知府的訊息,經過打探得知,這開封府知府不是漢人,是個滿人,名叫蘇合爾泰。原是大將軍濟爾哈朗的部下,後來分兵追擊闖王敗軍來到開封,打敗闖王義軍後就留在開封鎮守,原本準備聽調回京的他因濟爾哈朗的離世而失去了人脈,回京無望,還好後來得一寶貝,進獻給京城鰲拜鰲大人,被封為開封知府,但是他一向野心勃勃,不甘心久居一隅,因此千方百計的想調回京城。秋日就是鰲拜鰲大人的壽辰,這蘇合爾泰便想送份厚禮給鰲大人,以謀求升官回京。奇珍異寶自不在話下,但是這鰲大人特喜美女,尤其是青春少女,蘇合爾泰為了博得鰲拜大人高興自然要準備幾個絕色女子向他進供了,這蘇合爾泰在剿匪途中曾借宿在王大戶的府上,知道他經常做人口買賣,因此前幾日親自去了一趟王大戶的府上,親自挑選了三名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帶回了衙門,並請來知名樂師教她們一些曲調,好在鰲大人的壽宴上展露風采,以此為自己換取升遷的機會。
馬思明把蘇合爾泰的訊息打探得差不多了,心中也有了底,就準備夜晚前去打探虛實。
吃過午飯天色尚早,馬思明一邊在知府大人的府邸外檢視地形,一邊往來客棧打聽烏蘭姑娘的訊息。可是,他差不多走遍了周圍所有的客棧,還是沒有她們的訊息。馬思明心中暗想:她們不會出什麼事情吧?但又一想:烏蘭姑娘主僕也非等閒之輩,應該不會有什麼事,可能走的慢了一些,晚到一兩日也是有可能的。
夜幕降臨,馬思明吃過晚飯早早的就上床休息了,他要養足精神好夜探知府府衙。
夜已三更,馬思明悄悄地穿上了夜行衣,穿房躍脊的來到了知府府衙大牆外,他尋了個僻靜之處先藏好身形,聽聽四周並無動靜,也無可疑跡象,就在他剛要縱身上牆的那功夫,一條黑影先他一步掠上了圍牆。馬思明暗自納罕,心說:這是誰呀?怎麼會也來夜探知府府衙?是敵是友?還是知府內看家護院的武林高手?或者是……。他忽然又想到了烏蘭姑娘。難道是她?看身形又不大像,這人身形修長,體型健壯,應該是個男的。馬思明一邊想著一邊縱身上了圍牆,暗暗的尾隨那人而去。
知府正堂上燈燭明亮,遠遠看去有多個人在裡面走動,因那個人已經欺身到了窗前,馬思明因不知道對方是敵是友,因此不敢靠的太近,遠遠的就見那人飛身上了廊椽,然後一個倒掛金鉤,貼在了大堂的窗上,那人伸出食指,將窗紙捅了一個小洞向裡面看去。
屋裡什麼情況馬思明因為離的太遠,根本就看不著,只見不一會兒的功夫,從裡面走出來兩個人,那偷看之人忙藏身在廊簷之上,那兩個人走的匆忙併沒發現頭上藏著的這個人。這兩個人馬思明藉著月光一看認識,不是旁人,正是黃大興和田久。
二人走後,馬思明又向前摸索著靠近了許多,在離那人稍遠一點的地方靠近了窗戶,因為馬思明和先前那人的中間迴廊上有一段半面隔扇,因此二人誰也發現不了誰。馬思明也來了一個倒掛金鉤,然後捅破窗戶紙向裡面看去。屋內一共四個人,其中兩個人馬思明認識,不是旁人,正是“玉面閻羅”李祺和武當弟子林文孝。正首坐著一位年約五旬的官員,馬思明不懂官服,不知道這人是個多大的官,但他能看得出來,這個人應該比屋中這三個人的官職都大,因為只有他一個人坐著,李祺和林文孝依次站在他的下位,另一人站在那人另一側,看樣子好像和坐著的這個人談什麼事談的不是很愉快,一臉不屑的表情。
這時,李祺上前一步說道:“知府大人,我們大人也是在為朝廷效力,若不是因為這次要清剿的亂黨人數太多,我們也不會向大人張口借兵,希望大人能夠以大局為重。”
那被稱作知府大人的人正是開封知府蘇合爾泰。那正位坐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剿亂統領胡安。
原來,胡安接到線報說闖王餘孽近日在開封一帶集結,好像是要開什麼大會,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消滅他們的好機會,於是急命李祺黃大興等人速來開封,等他們到了開封才知道,這些人可不是開什麼大會,而是重兵集結,要高舉義旗起義反清,線人說人數可能有數千之眾,胡安本沒帶多少兵馬,只有黃大興帶來不足一千清兵,湊在一起不到兩千,若與義軍對陣勝算太少。因此便來向開封知府蘇合爾泰借兵。
蘇合爾泰被封為開封知府時因當時地方上還經常有亂黨出沒,所以駐軍並未調走,依舊歸他統領,今聽說最近亂黨大量集結,那可是立功的大好機會,這可比他向上邊送金送銀送美女強多了,他正一門心思想往上爬,得知這個訊息那豈能放過。可是,胡安並不想他參與這場行動,只希望他能借兵一萬,其主要原因也是不願和他分功。蘇合爾泰見胡安不想分功給自己心中不悅,就推說手中現在已經無兵可派,他的將士也都在外圍剿亂黨呢,一時間調不回來。剿亂統領胡安見蘇合爾泰藏著私心不肯借兵心中甚惱,於是搬出皇上的聖旨說:“聖上有旨,封我為剿亂總統領,沿途各州府駐軍須當配合聽調,你這般可是有意抗旨。如若耽誤了圍剿大計,大人可吃罪得起?”
蘇合爾泰撇了撇嘴心想,少拿聖旨壓我,當今朝中之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康熙小皇帝名是親政了,實際上都是鰲拜鰲大人說了算,還皇上的聖旨,皇上的聖旨也是鰲拜鰲大人寫的。他一心只想巴結鰲拜鰲大人,根本就沒把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見胡安搬出聖旨來,他非但沒怕,反而一臉不屑。說道:“皇上的聖旨我可不敢違抗,可是我的兵將確實都在外面征戰,如若強行調回,讓亂黨乘機而入,胡大人,這個罪責胡大人擔待得起,我蘇合爾泰可擔待不起。”
李祺見二人越說越僵,靈機一動說道:“既然大人說無兵可調那好,我們也不好多加為難,只不過我想提醒大人一句,大人軍中並非全是大人您的心腹,至於將來真的有人出賣了大人,能夠證實軍中有兵而不出,後果恐怕大人也是不好擔待吧。”
李祺這一句一下子點到了蘇合爾泰的七寸,他手下有兵甲數萬,上將百員,保不定沒有有異心之人,若自己不聽呼叫,耽誤了戰機真要被追究責任,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自己領兵多年,深知軍規厲害。但是,蘇合爾依舊恙怒道:“你這是在威脅我嗎?”
李祺微微一笑說道:“我只是想說,我李祺能來知府大人這裡借兵,必是有備而來,我李祺的為人想必大人也有所耳聞,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也不敢如此說來,還望大人斟酌。”說完冷哼了一聲。
蘇合爾泰對李祺這個心狠手辣的角色早就知曉了,知道只要給她抓住自己一點小小的把柄必會對自己相當的不利,況且他的軍中並不缺兵,這事兒真要是讓上邊知道了,對自己前程必將不利。想到這裡馬上回轉話鋒說道:“李副統領,軍中的確缺兵,不過,我的城防還有三五千兵士可用,要是李大人不嫌少大可拿去一用。”
李祺說道:“好,五千就五千,李祺代統領大人謝過大人。”說著話還雙手抱拳,微微一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