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嵩山腳下 少年受託(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氏就是胡安的妻子。那時胡安已經投了滿人,因獻北京城有功做了京官。
闖王舊部對他叛變獻城之事恨之入骨,多次伺機對他行刺未果,胡安也深知闖王的舊部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便暗中請了許多武林高手做他的隨身護衛,其中一人名叫喬雨生,江湖人稱“華山劍客”,是華山三老的弟子,武藝不凡,多次救胡安於水火,深得胡安器重,因此長居胡安府中。
李祺雖然是個女兒身,從小偏偏愛舞槍弄棒,六歲那年被喬雨生看到,說她是難得的習武人才決心收她為徒,李祺本就聰明過人,更兼她喜歡習武,十幾歲上便把喬雨生的“七星追月劍法”練得滾瓜爛熟,出神入化。
李祺雖然是個女兒身,但是她偏愛男裝,除了自己的姑母李氏、姑父胡安和她的師父喬雨生外,外面的人沒有人知道她是女兒身。
胡安後來被清朝廷任命為剿亂統領,領兵四處與反清義軍作戰,李祺對行兵打仗甚是好奇,便揹著姑父姑母,易容易服,偷偷地混進軍中,隨軍前去與反清義軍作戰。
有一次胡安遇到了強勁對手,剿亂失利,正當危急之時,李祺突然出現,手中長劍上下翻飛,殺退亂黨,救下姑父胡安。
胡安沒想到這個內侄女武藝竟然進步得如此之快,而且臨危不亂,劍招巧妙,自己自嘆不如。但是,她畢竟是個女孩子,這種衝鋒陷陣,打打殺殺的事情豈是她一個女孩子應該做的。感激之後難免斥責她不該揹著姑母偷偷混在軍中,萬一有個閃失,自己怎麼對得起她的父母親。
李祺則不以為然,反而自告奮勇要替姑父分憂。
胡安面對強敵無計可施,見李祺武藝超群,又聰慧過人,無奈之下便允許了她,沒想到李祺為人聰明,深會用人,巧施妙計大敗義軍一戰成名,這事給朝廷知道後表奏天子,天子大喜,降詔封她為剿亂副統領,自此,李祺廣招天下武林高手,為己所用,這些手下人都尊稱她為小爺。
李祺越是戰功卓著,抗清的義軍便越是恨她,多次派人刺殺都因寡不敵眾反而或是被擒,或是被殺。
李祺跟隨姑父胡安行軍打仗原本就是因為好玩,後來榮升副統領之後才知道,當官是非常榮耀的事,那種前呼後擁的感覺讓她沉迷,從此一心步入仕途,想成就一番事業。
姑父胡安曾多次勸她就此收手,說你是女兒身,如果讓朝廷知道了,那可是欺君之罪。
李祺卻將自己比做花木蘭和穆桂英,說她們可以從軍我為什麼不行?況且沒人知道我是女孩子,我何懼之有?
胡安勸說無果,只好由她去了,反正她能爭能戰,立了功也有自己的一份,何樂而不為呢?
李祺為人機敏聰慧,詭計多端,對付亂黨下手極其殘忍無情,但凡落在她手裡的義軍沒有幾個可以活著逃出來的,除非投降。
出道之初,軍中人見她眉清目秀給她起了個綽號叫“玉面書生”,後來因其手段殘忍毒辣,義軍叫她“玉面閻羅”。
李祺剛才遠遠地看到這位少年只幾拳幾腳就把她的部下打得人仰馬翻好生敬佩,心中就有了想將他收在麾下的想法,於是才示意眾人退後,微微一笑說道:“小兄弟好身手,不知小兄弟姓甚名誰?拜哪位高人學藝?”
少年見來人大自己不過三四歲的樣子,卻被清兵稱之為爺,想必自是有一番本領,見她發問,不慌不忙地答道:“都是看家本領,算不得什麼。”
李祺笑道:“這麼低調,小兄弟可否和我比試一番,讓我見識見識你的看家本領。”
其實李祺是想借比試之名來試探他的武功深淺。
少年說道:“看家本領只為看家使用,恕難從命。”說完轉身就走。
李祺哪裡肯放他走,一飄身形,人已經欺身到了少年的身後,掌掛風聲向他後心襲去。
少年早有防備,微微一側身形,躲過這一掌,隨後回身出右手二指直指李祺另一隻手的手心,李祺忙變掌為爪,抓向少年的雙指。少年也不示弱,變指為勾反扣向李祺的手腕,李祺反掌將其擋了出去。
幾個回合下來,李祺不僅深深吸了一口涼氣,因為自她出道以來,還沒遇到過如此強大的對手,她幾次狠招都被他巧妙的躲了開去,短時間內又很難看出它的路數,這少年年紀輕輕內力卻十分深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此人小小年紀武功就如此深不可測,變化多端,若此人能夠收為己用,那可抵千軍萬馬了。又一想,若不能為己所用,投身敵營,那必將是一個勁敵。李祺心中想到這兒就有了降服他的打算,手上招式便越發兇狠起來。
少年因有師命在身,不敢以武恃強,因此還擊不多,只求自保。但看對方步步緊逼心中不免生氣,但是生氣歸生氣,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看上去清秀柔弱的一個書生樣人,竟然會有如此高深的武功造詣,若能結為好友,平常一起切磋倒也快哉。
兩人打鬥急壞了一個人,誰呀?就是剛才讓少年代為送東西上嵩山少林的那個年輕人。
此人其實並沒有走遠,而是在樹林中找了一處隱蔽處藏了起來,聽到打鬥聲便悄悄出來檢視,沒想到打鬥之人正是追殺自己的清狗和自己所託的那位英俊少年。他本以為這幫清狗不會注意一個小小少年,沒想到適得其反,要是那件東西落在李祺手中那還了得!
打鬥中又見李祺連出狠招,心中不免為少年捏一把汗。他思考再三決定以身引誘李祺使之放棄那個少年,主意打定,便悄悄地靠近了正走向自己這邊的清狗的坐騎,他突然衝將出來,抓住一匹馬的韁繩,翻身上馬疾馳而去。
他的舉動驚動了正在觀戰的清兵,清兵大叫說道:“小爺快看,亂黨在那兒。”
李祺聞聽忙跳出了圈外,說道:“只顧著和你周旋了,差點壞我大事。”
幾名清兵早躍上馬背,聽到李祺呼了一聲“追”便快馬加鞭往那年輕人跑走的方向追了過去。
李祺也躍上了馬背,回頭對少年說道:“小兄弟武藝不凡,如果願意,日後可來京城統領府找我,我叫李祺。小兄弟可敢留個名號?”
她故意說可敢二字其實就是有意激他說出真實名姓,少年也不示弱,回道:嵩山馬思明。
少年知那年輕人本來已經藏好,突然出來奪馬而去顯然是有意暴露自己來為他解圍,知道他交給自己的東西一定比他的命還要珍貴,便不去追趕他們,忙往嵩山少林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