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即便有人時常前來打掃,十幾年無人居住的房屋早該有破舊的痕跡。

青磚石牆的縫隙間應當布有蒼苔,漆窗白壁上也會因風吹日曬出現斑駁的裂紋。

可是這裡卻沒有一點荒廢的跡象。

就連那淡黃色的窗紙都完好無損,歷久若新,一如往昔。

華未央深深得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雖然她的心中早有預感,但看著通透敞亮的房間和纖塵不染的桌椅擺設,華未央的眼中依然閃過一絲激動的光芒。

因為這裡的一切正如留影石記載的當年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

華未央拿起門旁木架上的折鐵單刀,"刷"得一聲,抽刀出鞘。

她看著光亮乾淨的刀身和上面細小的缺口與劃痕,臉上漸漸露出了微笑。

華蘊郡主是個天資卓越卻依然練功不輟的人。

華未央雖然從未與華蘊相處,但也能夠感受到母親的勤奮與進步。

她還清楚的記得母親的身法,飄逸、淳樸、精煉、高效。

華蘊那時雖然年齡還小,但當她拿起劍的時候,整個人都彷彿和這劍融為一體。

一招一式都十分的凌厲、果決。

然而慧極必傷,過剛易折。

據說,凌霄子早就看到了華蘊的結局。

雖曾嘗試幫助她、指引她,可是除了華蘊自己,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她的命運。

那是若非親身經歷,誰也無法真正瞭解的命運。

而華未央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見所知的那些被施加於華蘊的折磨,僅僅是她所經歷的冰山一角。

華未央將刀收起,重新置於木製的刀架上,往書房走去。

她看著靠牆而立的書架和其上排列整齊的十幾本舊書,竟微微得有些失神。

凌霄子曾嘗試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法子化解華蘊身上的一部分痛苦與戾氣。

因為他能夠看到被華蘊深藏於冷漠之後的情感。

它就像封於冰雪中的火焰,閃爍不定,卻同黑夜中的星光一樣彌足珍貴。

因此當年華蘊學成辭別,他將自己的書全都送給了她。

其中不僅有三家典籍、諸子百家與兵法史記,還有許多珍貴的心法。

畢竟華蘊成長在那樣的環境中,除了寄情於書籍,凌霄子不知道還能用什麼辦法才能引導她、寬慰她。

想到華蘊深沉謹密的心思和果決的處事方式,華未央的心中忽然隱隱感覺到一陣不安。

她取下懸於腰間的酒囊,飲下一口酒,又輕輕得咳嗽起來。

直至咳嗽完全停下,才定下心神,檢視起被那人遺留在這裡的書籍。

這時華未央才發覺,華未央並未將所有的書都留在了這兒。

華未央見被留於此地的均為三家的典籍,忽然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