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美術的藝術性?

很多人或許覺得畫得像就叫做藝術性。

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如果真的只追求畫面的極致逼真,那人的手怎麼可能比得過精密的照相機等儀器?

所謂的藝術性,是要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的。

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

比方說看見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人的印象感知裡就會覺得‘暖’與‘輕浮’,看見水面就會聯想到‘冷’。

這是人對色彩的感知。

但美術卻能顛覆人類對色彩的感知印象。

在畫家的筆下能夠畫出冷色的霓虹燈,倒映於水面暖如火爐的日出。

這就是所謂的‘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而顛覆人的視覺印象,昇華了的那部分,就是所謂的藝術性。

那麼把話題轉回來。

南鄉時的這幅畫有藝術性麼?

若是讓黑澤千雪這位專業教學色彩的老師來評價——

有!而且還很豐富。

柔和的筆觸盡顯出一股子老辣感。

讓人根本想象不到這幅畫居然出自於南鄉時大一學生手中。

色調的對比讓畫面極具反差感。

而關於青年人物的刻畫雖然僅有一個背影,卻能夠活靈活現地將其人物形象給表現出來。

黑澤千雪沉默了半晌,接著目光調轉,盯著南鄉時看。

那眼神好像是要吃人一樣,讓南鄉時忍不住皺眉往後退了兩步。

也不怪他有些應激,主要是這些天他在崗野美術培訓中心時,其他女學員也是這麼盯著他看的。

過了好一會兒,黑澤千雪惋惜地嘆了口氣:

“老實講,我剛過來的時候其實也沒對南鄉同學你抱什麼希望的。”

是的。

她本來其實對南鄉時並不抱多大希望的。

因為南鄉時就只是一個大一學生。

他現在應該還處於學習黑白靜物臨摹,黑白人物臨摹的階段。

連色彩是什麼都還沒搞清楚就動筆畫色彩...

這不是開玩笑嗎?

可這種懷疑想法在看見南鄉時畫出的作品時,卻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這世界上說不定真有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