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在野。 戎馬半生我自當先(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武軍隊的基本編制單位一般是:軍——團——營——旅——隊——火——伍。
五人為伍,設伍長,從九品。
十人為火,設火長,正九品。
百人為隊,設隊率,正八品
五隊為旅,五百人,設旅帥,正七品。
雙旅為營,一千人,設校尉,正六品。
三營為團,三千人,設都尉,正五品。
五團為軍,一萬五千人,設將軍,正四品。
將軍之上是大將軍,正三品,再往前一步便是武官的頂點——鎮國、輔國,正從二品。鹿門守軍正玄龍衛大體也是按照如此編制,只是因為邊境線漫長之故,所增設府,但並不在編制之內,屬於特事特辦之例,一府統兵人數也並無定數,隨情況應時而變。
就如平陽所設都尉府,正常情況下應是五千人,實際上只有三千,這是因為小鎮所能容納駐軍的極致人數只能如此。
天剛矇矇亮的時候,謝橋還是如以往一樣,早早的起來去縣衙點卯,少年已經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儘管如此,他也沒有自怨自艾,就算只剩一天,少年也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必須好好活一天,出門時他還特意叮囑孃親去與先生說一聲今天不去私塾了,他怕先生看出端倪。
走出去一段路程後,少年鬼使神差的回頭,發現孃親還站在院門口,他忽然間就覺得鼻子一酸,連忙轉過頭後,不敢在看。
而謝橋不知道的是,李戎先也同樣拖著重傷出了門,他並不是同少年一樣去縣衙,而是去一個地方,見一個人,哪怕希望渺茫,他也想去求上一求,賭一個萬一。
將近用了兩個時辰,李戎先終於一路跌跌撞撞來到了一座府門前,左右各有一名甲士守候,抬頭看著匾額上那三個字,他一時間百感交集,小鎮不大,但他以許多年不曾來此了,如果不是因為謝橋的原因,想必他一輩子也無臉面再踏進其中一步,這也是他內心最深處不可與人說的憾事,緩緩走上臺階,拱手道:“在下李戎先,煩請通稟一聲,我有要事求見李都尉。”
兩名甲士沒有答話,互相使眼色,府中誰都知道李都尉才捱了一百軍法大杖,打得皮開肉綻,和眼前這人差不多算是同病相憐了,這時候去擾都尉大人靜養,說不得下一個幸運兒就是自個了,沒人願意去觸這黴頭,但又不得不去,一番較量之後,終於是左邊一人敗下陣來,灰溜溜去了,另一名甲士在心裡為離去的兄弟默哀了三個呼吸,這才對李戎先丟出兩個字:
“稍候!”
李戎先連連稱是,安靜等待一旁,不多時,甲士去而復返,才又重新領著李戎先去往都尉所住之處。
都尉府佔地方圓十幾裡,有三千兵甲常駐此地演兵練武,加上奴僕、雜役、伙伕一眾閒雜人員怕有四千人上下,一路的守衛,十步一崗,百步一哨,層層嚴密護衛著整座軍府,有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跟在甲士身後的李戎先忍不住問道:“可是平陽最近出了什麼事或是有什麼人來府中?”
甲士驚奇的回頭看了一眼,並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你也在軍中任過職?”
李戎先嘆道:“很早以前的事了…”
甲士恍然:“那難怪了…既然你從過軍,那就應該知道魏將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巡視他所管轄之地的各處軍府,而此時他就在都尉府中。”
邊境出現武定軍一事甲士就自行略過。
李戎先確在軍中任過職,但見到八奇將之一的火將軍魏崇山的次數還是寥寥無幾,聽聞此時就在府中,心思急轉間,他就想是不是可以去賭一個萬一……只是再轉念一想,現在他以不在軍中,未必能見到魏崇山,還是看看情況再說吧!
一路跟著甲士卻來到了一處臥房外,這個時候都尉不是應該在書房嗎,正在李戎先納悶間,甲士敲門稟報道:
“都尉,李戎先帶到!”
房中傳來的聲音李戎先依舊熟悉,只是有些有氣無力:
“唉,我知道了,讓他進來吧…你先下去!”
待李戎先進到臥房,撲鼻而來的是濃重的藥味,看到的是一個比他也好不了多少的都尉大人——李厚重。
李戎先先行拱手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