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人會面之後的第二天,營銷造勢,上市準備就正式開始了。

大筆的金錢砸下去,bubble即將上市的訊息廣而告之,這倒不是什麼稀罕事。

事實上當所有人看到隨後而來的第二則訊息的時候,上市的訊息才算真正有了熱度,甚至是相當高的熱度!

當即便佔據了韓國的熱搜第一!theqoo上各種熱貼頻出!

bubble併購程乾安公司!

程乾安為bubble公司創始人之一!

哪一條都會成為當日的新聞頭條。

而在媒體對外披露的訊息中,韓國民眾才真正的搞清楚了來龍去脈。

原來程乾安早就是公司創始人之一,Bubble軟體的想法就是他提出來的。

因此而引起了極大的討論熱度。

「大發…不僅是一個成功的製作人,還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驚!怎麼隱瞞到現在的??」

「哇,真是被嚇了一跳。」

「他才二十三歲吧,人生已經成功了呢…」

「感謝乾安xi發明出了偉大的Bubble。」

「完完全全的電視劇裡的完美人生呢,為什麼不是我呢。」

當然,在絕大多數都是驚訝驚歎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負面的情緒,又是集中在他的國籍上。

「一箇中國人憑什麼在韓國做到這些還受到這麼多誇讚?」

「賺的都是韓國人的錢,中國還不夠你賺的了嗎?」

「拜託滾回去吧,這裡不是你的地方。」

「為什麼要誇他,明明是他在投機取巧罷了。」

「原來背後一直有大公司的嗎,做出來這樣的成績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不知道為什麼要誇他。」

論壇和網路上議論紛紛,熱度已經完全是有了,完全佔據了韓國今日娛樂及金融版面的頭條,甚至刷屏。

而關於程乾安的公司併購到Bubble旗下,普通的民眾並沒有太多關注,只是將兩件事當作了一件事。

而對這件事更關注的反而是Kpop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以及各大公司高層。

甚至覺得是威脅。

程乾安本來只是製作公司的部分已經足夠了,如今再強強聯合,在具有全產業鏈的情況下,一家新的大型娛樂公司指日可待。

什麼都有了,就只差練習生就可以完成最後的閉環了。

這如何能夠不讓各大娛樂公司感到威脅呢。

而對此,各大公司應對的手段其實就是很簡單明瞭。

既然bubble是靠入駐的idol,那我自己做個屬於自己的bubble軟體,技術含量又不高,又沒有依賴性。

你野心勃勃,乾脆我不和你玩了!

這兩則訊息一出,頓時鬧得滿城風雨。

金大仁對此有沒有應對招數呢,那當然是有了,如此淺顯的道理和邏輯他怎麼會不明白呢。

釋放出誠意,承諾以後不會轉型製作藝人,始終保持在現有業務範圍之內。

這個想法是程乾安和金大仁有的共識,不會拓展藝人業務。

他們現在做的全都是服務業,周邊、線上演唱會、等等,利潤來源全都是各家的idol。

這要大肆宣揚要轉型組建娛樂公司,豈不是成了眾矢之的,白白找死,自斷財路。

與此同時,適當的給予各大娛樂公司一定期限內相應的優惠,提高分成,減免費用。

本來放出程乾安的訊息就是為了造勢提高到時的股價,如果再鬧出什麼么蛾子,那就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