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流水。

轉眼過去數日。

IZONE的專輯籌備正在有條不紊,並且在高效率準備當中,初步確定了曲目,Demo收納接近尾聲。

程乾安的個人主打歌在找過數個作詞人後,整個的框架也差不多完畢,正在編曲進行當中,算是效率最高。

除此之外,程乾安最近正在以高頻率積極運營各個社交媒體軟體。

他拍照技術只能說還行,肯定是比不過名井南這樣老練高超的拍攝技術,簡單拍個臉還行,你說要是拍抖音,那真是要點技術,沒技術玩不來。

最近開始在TikTok上試著拍一些當下新流行的影片風格和熱潮,反響屬於意料之內的正常,沒有太火熱也沒有太冷清,熱度不如ins上面。

所以自然而然的,程乾安就在TikTok上面花費的精力少了一些。

YouTube本就是中長影片的陣地,程乾安沿襲之前自己上傳的影片路線,繼續發著一些專業音樂分析,和自己製作的各個團體背後的一些小故事。

如製作Red Velvet時的psycho時的背景故事,製作anysong時的靈感和趣事。

播放量倒是格外不錯,屢創新高。

這些恰好就是Kpop粉絲的受眾,熱衷於發現一些idol背後的故事所帶給她們的新奇感,程乾安算是正好踩到點上了。

YouTube這類的博主不少,只是泛知名度不如他,歌曲知名度也不如他。

快速漲粉,平均一天漲個把萬粉絲不是問題,這麼短的時間能明顯的漲粉他算是挺滿意了。

再是77億節目的節目放出。

涉及到敏感話題,網路上的話題度是日漸高漲,反而帶動收視率,兩者相互促進。

程乾安看了,自己的發言被剪了不少,火氣味也減了不少,不過留下的分量播放出來還是惹來紛紛熱議,看起來還是很有火藥味。

和美國嘉賓之間的辯論被一字一句拿出來比較評論。

本來一檔新生節目算是趁著各種東風一下子收視率一期比一期高,創造佳績。

程乾安的話題度一度在此高漲,韓國人並不全都心胸狹窄,不能一杆子打死。

但機率會更高些,就像是程乾安在節目上說出來的一些言論,在一些帖子裡是貶大於褒,什麼挑刺的評論都有。

不過他也不是很在乎,這些都無所謂了。

他也不想自己被韓國人捧的像是完人一般,絲毫沒有缺陷,之前超高的熱度讓他一時間也有些措不及防,頗有壓力。

於此同時,金大仁經過一個月製作,用錢硬生生砸著程式設計師,趕到現在正式推出了線上會議軟體。

一開始便動靜不小,花錢買了大量的廣告位做推廣,各種手段都給用上,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席捲市場,搶佔夠足夠的市場份額。

不僅是在韓國本土,也在其他的國家花錢投了推廣,野心勃勃,明顯是不拘於韓國單一市場,而是放眼整個世界。

現下時局有更敏銳的資本,或早或晚推出了線上直播的軟體,不過還是一片藍海,市場尚未被徹底開發完畢,還有機會。

名字也取巧,和Bubble軟體有著類似的稱呼,叫POP Online。

“喂,能聽到嗎?”

程乾安坐在家中的工作室電腦前,開啟了影片直播,對著那頭喊了一聲。

鏡頭對面現出了一道身影。

是留著劉海,面容冷峻,下巴尖削但因為打籃球而名聲大噪的徐坤。

“能聽到了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