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剛剛收到北方送回來的大批丹藥。

全軍提升正當時,誰都沒想到司馬銳居然吃了熊心豹子膽。

留守南方的內衛兩個師和周鏗部可能是收到丹藥的最後一支軍隊了。

誰叫他們距離臨潢府最遠呢?

西廠一直在努力向飛燕城和京南五縣滲透,可惜收效甚微。

明軍中的高手比例太大了。

這一波提升後,小兵都從武士級起步。

西廠的高手優勢蕩然無存。

他們的普通番子,不一樣是武士境?

抗遼大戰中,西廠的精銳和高手死傷殆盡。

目前,連個坐鎮的武皇都沒有。

梅楊這個總督就算親自前往,很可能連明軍的營、團長都打不過。

因此,他們連馬曉慧、周鏗的具體兵力都沒摸清楚。

一直上報說明軍的江南人馬不下十萬。

司馬銳也認可。

估計馬曉慧和周鏗聽到,多半要笑得直打跌。

咱們連伙伕、獸醫、後勤,軍醫什麼的加起來,也才七萬五千人馬好不好?

當然,飛燕城各街、坊、京南一府五縣各村、鎮訓練的預備役排除在外。

他們裝備的繳獲皮甲,遼軍騎弓、朴刀,在正規軍眼裡就是垃圾。

儘管比大晉禁軍和班軍的裝備都要好了。

馬曉慧,周鏗也沒指望這些預備役真個兒上戰場。

咱明廷還沒到那個窘迫的時候。

河東!

黃江北岸。

濟源城南百里。

蒼翠的青山層巒疊嶂。

這一帶,又被稱之為黃江三峽。

通往濟源縣城的道路只有兩條,皆有明軍把守。

某一處山頂上,一個班的偵察兵趴在草叢中,架著望遠鏡緊盯江面。

二十多匹戰馬放養在北面山坡叢林裡。

久經訓練的馬匹悠閒地啃著夜草,響鼻都不打。

小兵胡曉栓悄無聲息地潛過來。

「班長,對面的禁軍,是不是吃飽了撐著啊?」

「搞啥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