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新軍過去怎麼搶,怎麼往回折騰了。

太行山有好幾條東西向的古道,年久失修。

馬車牛車肯定走不了。

人扛馬馱倒是沒問題。

楊辰坐在主位侃侃而談。

一幫軍將屬下越聽眼神越亮。

真能搜刮幾萬丁壯的話,就能帶回幾萬擔糧食。

人只能揹負百十斤,可馱馬、騾子運輸兩擔沒問題。

人吃馬嚼花費不菲,依然有得賺。

前提是,大家能不能搶到這麼多。

就實際情況而言。

河東路遠比河北路的發展前景好。

首先,面對的敵人少,遼軍調兵困難。

其次,河北路去年冬天就淪陷了,大量土地荒廢。

河東路則不然,所有冬小麥都種下了。

遼軍也不是傻子,眼看還有兩個多月就麥熟了。

他們會刻意破壞莊家麼?

那邊可是大晉重要的產糧區啊!

最後,河東路人口比河北路多。

遼軍兵馬少,造成的殺戮就輕。

大批壯男壯婦一旦逃離魔爪,就是很好的兵員補充。

因此,楊辰提議在太行山西北,則一地勢險要之處建立前進基地。

兵甲自然是由鳳凰軍城供給。

但水泥坊什麼的可以再建幾窯,修建城防也容易。

就地整兵,擇機出戰,以戰代練。

所以,未來半年或者一年的發展重點。

就放到太原府那邊去。

鳳凰山當做大本營好了。

輪訓好的軍隊再拉回來,有一個師的人馬守護足矣。

眾軍官很是振奮。

聽長史大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