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遼歸雁(第2/4頁)
章節報錯
“耶律正蒙的東路軍,如今只剩下六萬餘騎,被迫退入韋城、長恆一帶。”
“他已經盡力,為咱們拖延時間了!”
“可司馬銳的三十萬大軍依然在不斷西進,而且,還有增兵跡象。”
“韋城背後,就是白馬渡口,你們明白了麼?”
“最緊迫的是。”
“司馬睿的江南水師匯合登州水師殘部,攻勢猛烈。”
“我大遼水師駐守黃江入海口的艦隊,已連續三次求援了!”
轟!
大帳中一片驚呼。
局勢危機到了如此地步?
倒不是說遼軍已經不支了。
單單封丘城下的近七十萬大軍,隨便撥出三分之一前往韋城。
司馬銳絕對退回鄆城一帶,不敢動彈。
但調動騎兵還是漢兒步軍?
封丘城還打不打了?
韋城若失去了,白馬渡不保。
遼軍就只能在黃江南岸,建立臨時的中轉碼頭了。
因為,封丘北門的碼頭包括水營,還在大晉水軍手裡。
更討厭的是。
黃江一線的大遼水師,基本是沒有補充和後援的。
損失一艘船,就少一分實力。
而司馬銳花了兩個月時間。
已經恢復了登州水營和造船場。
他的水師有修整的地方,戰船正在下餃子一般往外冒。
不用猜。
江南、山東的船料和造船工匠,恐怕都集中在登州呢!
遼國在幽燕、遼東和三韓之地當然也有船場。
可論起造船和水戰。
終歸到低,遼國是比不上南方人的。
當初,之所以能乘虛而入。
那是遼國鑽了大晉的空子。
當時,大部分登州、徐州的水師都調去江南了。
遼皇鷹眼環視,怒氣勃發。
“仗打到如此境地。”
“爾等,願意無功而返?”
武將和重臣們振臂高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