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飛燕決定跟工部尚書梁贊鬥一鬥。

可她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

有些氣餒。

皇帝有了錢,肯定要擴軍。

但培養一支軍隊是長期的。

養軍費用,異常龐大。

大晉現在有禁軍和廂軍兩種。

南征軍三十萬,西軍二十萬,廂軍禁軍各佔一半。

京城、雁門、雄州約二十萬人馬,全是禁軍。

當然,其他險關要地,零零散散駐紮的也有十萬左右。

這五十五萬禁軍全靠中央財政支援。

當然,各州、府縣還有二、三十萬地方部隊,叫法不一。

在朝廷的名冊中統稱廂軍。

這些部隊靠地方財政養,富裕的地方,編制大。

窮的地方,看情況。

治安不好,再窮,也得咬緊牙關多練些。

所以,廂軍的規模並不固定,數字起伏很大。

加上地方管理問題,喝兵血、吃空餉,瞞報、少報普遍存在。

朝廷掌握的廂軍名冊,做不得準。

皇帝司馬銘一夜暴富,肯定要大肆編練中央禁軍。

不過,理性上講,頂多二十萬了不起了。

畢竟整個大晉人口還不到四千萬呢。

地方和中央,養兵過百萬,怎麼發得起糧餉?

當然,廂軍會分發田畝。

一個月再發幾鬥米糧,就算地方官府大方了。

其實,原本大晉也養不起,整整五十五萬全脫產禁軍的。

各地駐防禁軍,必須屯田。

至少要自己解決一半糧餉才行。

要按照規定包吃包住,最低實餉一兩銀每月的基本標準。

六七百萬兩軍餉?

朝廷早就給拖死了。

國庫年入也才不到五百萬,哪裡去超額髮放?

幸好,裝備是一次性投入,好幾年都不帶更換的。

司馬飛燕發愁的就在這裡。

父皇如果編練二十萬新軍。

自己能從兵部魏老大人那邊,分得多少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