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就去軍隊?

陳景恪疑惑的道:“不是說今年年尾再去嗎?”

年尾尉遲循毓剛好年滿十七,古代習慣用虛歲算是十八。

雖然此時還沒有十八成年的說法,但一般也都是十七八歲才會讓自家孩子從軍。

現在讓他從軍確實有點早了,且和原本所說的計劃不符。

尉遲循毓壓低聲音道:“此事現在還是機密……嗯,陛下準備年後出兵討伐高昌國。”

“高昌?”陳景恪聲音情不自禁的提高了幾分,道:“你說過完年陛下要打高昌?”

尉遲循毓道:“對,出征將領都已經選好了,潞國公(侯君集)為主帥,永安郡公(薛萬均)為副帥,並契苾何力將軍等數十員大將……”

陳景恪並不關心誰去打高昌,他驚訝的是這才貞觀十二年,大唐就決定出兵了?比前世提前了一年多。

他這個小蝴蝶的翅膀,對這個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啊。

李世民提前一年多打高昌的原因並不難猜,玻璃的出現讓朝廷狠狠的割了一波有錢人的韭菜。

大唐從來不缺糧食,只是大部分都藏在權貴、豪強的倉庫裡,朝廷也只能幹看著沒有辦法。

玻璃的出現,相當於是把豪強們的倉庫撬開了一道縫,稍微流出一部分就夠大軍所需了。

更何況還有中南半島這個即將被髮掘的糧倉,所以李世民提前打高昌就很正常了。

只是可憐了麴文泰,估計要比歷史上少享一年多的福。

不過他也是活該,高昌雖然地處西域,但是個標準的漢人國家,國民都是之前幾百年陸續從中原遷徙過去的漢人。

一個漢人國家,大唐對他挺優待的,結果他竟然和西突厥勾勾搭搭,不滅他滅誰。

哦對了,這貨好像還是玄奘的結拜兄弟,不知道唐僧取經回來,聽說此事後會是什麼心情。

高昌滿打滿算也就五萬左右的人口,根本就不是大唐的對手,只要主將不是蠢貨都能打的贏。

可以說這就是必勝之仗,尉遲循毓哪怕只是跟著去轉幾圈,回來也是一份光鮮的履歷,如果能砍死幾名敵人那就更好了。

有了這個功績他以後的道路就會好走很多,哪怕後半生他寸功未立,有這份履歷在也能順利繼承家族爵位。

可以說尉遲恭選了個非常好的時機,可見這位表面粗獷的大佬心裡什麼都清楚啊。

對此程懷亮和秦懷道都非常的羨慕。

他們兩個一個是家中次子要為兄長讓路,只能在京城蹉跎。

另一個礙於父親身體不好退居二線,不得不留在京中以防萬一。

然後權衡之下去東宮當了宿衛,算是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了太子身上,在李承乾登基前基本沒啥機會帶兵打仗。

如果李承乾順利登基,他就是潛邸舊人心腹中的心腹,直接起飛。

陳景恪倒還好,大唐是最後一個推行軍功爵制度的中原王朝,打仗是出人頭地的最好機會。

所以對於尉遲循毓隨軍征討高昌,他沒有任何意見。

仔細回想前世史書上關於這一戰的記載,他說道:“世伯準備讓你跟誰去?”

尉遲循毓道:“跟著潞國公,他和阿翁同為潛邸舊人,在他麾下很多事情都比較方便。”

陳景恪搖搖頭道:“我不建議你跟著他,永安郡公更不行,如果可以最好跟著契苾將軍。”

“為什麼?”不只是尉遲循毓,程懷亮和秦懷道兩人也很好奇。

事情還沒有發生,陳景恪也不好直接說這倆人的所作所為,只能道:“這倆人都不是什麼好人啊。”

“有人約束還好,到了西域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恐怕會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