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之前倭奴國分裂成百多個國家。筑紫島的面積也就和大唐的一個州郡差不多,也分裂成了四五個國家。

這些國家存在數百年不等,自我認同感很強。

之前被倭奴國給滅國,作為亡國奴他們的日子有多難過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在大唐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自然不願意再回到過去。

只是倭奴國強大,他們一直不能安心。

這下大唐的軍隊再次擊敗倭奴人,還逼迫對方割地求和,他們終於可以安心了。

而且因為《華夏文明》這本書的宣傳,加上大唐要在這裡建封國的事情,這裡的人已經提前宣佈自己就是唐人了。

在他們看來劉仁軌率領的大軍就是自己人,所以迎接的時候那叫一個熱情。

眾所周知,倭奴人個頭比較矮小又仰慕大唐的強盛,經常派女人去大唐借種。

只不過以前有資格去借種的都是達官貴人,普通百姓是沒資格也沒能力的。

現在不一樣了,天朝大軍就在眼前啊。

如果能從勇士們這裡借種,一定能讓自家的種更加優秀。

於是這些土人就各顯其能,紛紛把自家的女人送到海港邊上。

有人送女兒,有人送姐妹,有人直接送自家的媳婦過來。

劉仁軌練兵紀律嚴明,一開始還不允許手下的將士們亂來。

可是高表仁卻找到了他,說道:“若想讓這裡徹底變成大唐之地,給土人換種是個很好的辦法。”

“為了大唐的強盛,為了諸侯國的長治久安,就委屈一下咱們的將士們吧。”

劉仁軌可不是那種單純只知道打仗的將領,他下馬能當宰相,自然知道高表仁說的這種方法確實是有效的。

於是就下令全軍分批上岸。

為了方便留種,他還把艦隊分成好幾支停留在不同的港口。

以至於當大軍開拔離開的時候,這些大唐將士們的腿都是軟的,操船都變形了。

船隊路過新羅百濟的時候,以休整的藉口在兩國停靠了幾日。

休整的結果就是兩國的高層兩股戰戰,尤其是別有心思的百濟王差點嚇尿了。

藉著犒勞王師的名義,百濟王給劉仁軌送了無數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

非但如此,劉仁軌還正式和兩國確定了某些領土的所有權。

一是對馬島,二是耽羅島。

這兩座島嶼就處在新羅百濟和倭國之間,同樣也是大唐前往倭奴國的必經之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誰佔領了這裡,誰就能在博弈中佔據戰略主動。

倭國數次入侵新羅百濟都是以對馬島作為跳板的,這一世大唐自然要牢牢把這裡抓在手裡。

至於耽羅島,其實就是前世棒子國的濟州島,此時的耽羅島上有一個耽羅國。

說是國,其實就是一群土著組成的勢力,他們國王的宮殿還沒有大唐土財主的大院豪華。

實力弱小的他們有時候依附於新羅,有時候依附於百濟,原本的歷史上還一度依附於大唐。

但在這一世,他只能依附於大唐。

劉仁軌的艦隊離開的時候,船上又多了新羅、百濟、耽羅乃至高句麗的朝覲使者。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