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興起的地主士紳階級,影響力只在本鄉本縣,比起世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而隋唐之際就是世家從輝煌走向滅亡的過度階段。

朝廷已經在用種種辦法限制他們的實力,比如不允許他們擁有私兵、不許在地方修築堡壘莊園等等。

在隋朝的時候,隋文帝更是把所有的隱戶、隸屬於貴族的佃農等等全部收歸國有,還勒令拆除所有的塢堡類非官方軍事建築。

楊廣雖然揹著昏君之名,但他也一直在貫徹隋文帝的想法,打擊士族。

只不過他用力過勐,局勢稍有不對就自暴自棄,最終讓隋朝二世而亡。

但經過隋朝兩代君主的打壓,士族基本失去了軍事方面的能力。

到了唐朝的時候,他們所謂的實力,已經從之前的軍事文化雙重實力,變成了單純的文化影響力。

而眾所周知,文化實力又被叫做軟實力。

另一方面,學問逐漸流入民間,寒門士子和平民百姓裡面走出來的讀書人也越來越多,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而連年動亂也給了寒門和平民拼軍功的機會,造就了一大批軍事貴族和他們競爭。

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士族豪強已經沒有了祖輩的實力,他們的地位更多的是被人吹捧起來的。

而吹捧他們的,就是全天下計程車族。

為什麼?士族自然不願意失去手中的權力,必然要推選幾個領頭羊出來為大家爭取權力。

傳承久遠、實力雄厚的五姓七望就被推舉了出來。

但已經只剩下軟實力的五姓七望真的那麼厲害,連皇權都能蔑視嗎?不可能。

他們之所以敢蔑視李唐皇室,是因為李唐已經建立了大統一的國家,首要任務是穩定,自然不願意隨便動他們。

皇帝不願意隨便動他們,就給了他們自抬身價的機會。

事實上,以李世民對軍隊的掌控,如果真豁出去對士族動刀子,他們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這個帖子不全是推測,還舉了實際的例子。

世家尤其是五姓七望是什麼時候滅亡的?答桉是唐朝末年。

先是黃巢‘我花開後百花殺’,把京城計程車族豪強們給清理了個遍。

然後就輪到朱溫,這個人非常痛恨士族,尤其是五姓七望。

他掌權後直接下令凡是五姓七望出身,不論是主脈還是支脈通通沉到黃河裡。

一口氣把他們的本家殺了個乾乾淨淨,差點宗祠斷絕。

這個時候有人為他們打抱不平嗎?沒有。

想象中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損害五姓七望一根汗毛,天下半數讀書人造反的局面並沒有出現。

大家都是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朱溫的例子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五姓七望之所以敢這麼囂張,完全是因為缺了一個豁的出去的皇帝。

要真遇到一個不管不顧的皇帝對他們下手,並不會有多少人站出來替他們張目,更不會有人為了營救他們去造反。

更多的人會選擇作壁上觀,甚至反過來跪舔皇帝。因為世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牆頭草,誰強他們就舔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