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向來被認為是凶兆,也被視為朝廷失德,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一件小事。

從李世民登基至今幾乎每隔兩三年都會來一次日食,要麼就是彗星出沒,次數實在是太頻繁了。

今年三月份彗星再次出現在畢、昴星附近,被視為有刀兵之禍。

不過大唐哪年不打仗?加上彗星又是晚上出現看到的人不多,所以沒有造成多大的動靜。

日食不行,這玩意兒可太顯眼了,影響力實在太大。

許多在變法中利益受損的群體,比如士族就開始蠢蠢欲動。

言官門紛紛準備好奏摺,準備勸皇帝勤政愛民之類的,反正都是老一套了。

現在大唐蒸蒸日上,沒有幾個人敢昧著良心說皇帝失德。

當然,不敢指責皇帝的主要原因還是皇帝太強勢了,大權獨攬乾綱獨斷,沒有人敢輕易觸怒他。

還有個原因是前段大家才鼓吹他直追上古聖皇,這會兒要是說他失德那就是打自己臉。

最好的辦法就是雲淡風輕,不輕不重的從勤政愛民上說上兩句。

看起來像是指責了,但仔細一琢磨力度還沒撓癢癢重。

各衛將領就比較務實了,根本不用皇帝下令,已經拍馬趕回軍營坐鎮。

重臣們也放下手中的活兒,等著皇帝可能到來的召見。

很快以房玄齡為首的宰相們就齊聚皇宮,眾人的表情都非常凝重,不過沒人願意開口說話。

日食是大事,在沒有太史令的正式解讀之前最好還是謹慎發言,萬一說錯話可能這輩子就完了。

所以大家都安靜的坐在殿內等待著李淳風的到來。

李淳風遲遲未到,眾人卻不著急。

這麼大的事情太史局肯定要進行測算,而測算需要時間,大家急也急不來。

不過他們也沒有傻等,而是在心中各自盤算。等會從哪個角度來解釋這次的事情,給皇帝打圓場。

房玄齡已經做好了請罪的打算。

朝廷失德可以是皇帝的問題,也可以是宰相不作為。作為百官之首,他是有資格替皇帝背這個鍋的。

但這個鍋不是想背就能背,還要看太史局那邊的說法,以及皇帝本人的意思。

足足過了有兩刻鐘,李淳風才姍姍來遲。眾人馬上打起了精神,終於要進入正題了。

任封已經很知機的帶著侍者們去了門外,即便他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很多會議也是沒資格參加的。

等眾人走做好,李世民才問道:“李卿,對本次日蝕太史局有何解?”

李淳風面色嚴肅,回道:“聖人,經過太史局推算,此次當為……”

“嘩啦。”大門被推開的聲音響起,打斷了他後面的話,剛剛才出去的任封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

李世民臉色瞬間就冷了下來,正想開口訓斥,卻聽任封驚慌的喊道:

“聖人不好了,東宮傳來訊息,太子殿下遇襲身受重傷。”

聽到這個訊息眾人心中都下意識的鬆了口氣,日食有解釋了。

然後全都瞪大了眼睛,露出震驚之色。

太子遇襲?還受了重傷?這是比任何災難都要嚴重的災禍啊。

大家似乎已經看到了無數人頭落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