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8 擒縱器和鐘錶(第2/3頁)
章節報錯
“比如喜歡算學的就專心研究算學;喜歡文學創作的,就讓他們學習如何寫詩詞歌賦文章;對醫學感興趣的就去學醫……”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只接受了第一階段的教育,還沒有進行第二階段就來大唐了,對吧?”
陳景恪搖頭道:“不不不,還有第三階段,這個階段叫精益求精。”
“就是從第二階段中選拔最優秀的人,跟著最好的老師學習做研究……而我已經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教育。”
李世民驚奇的道:“哦,那你第二階段選擇了什麼?我怎麼覺得你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擅長啊?”
陳景恪氣道:“寫作寫作,我第二階段選擇了寫作。要不然您以為我為什麼能抄……能寫出西遊記,能寫出那麼多文章啊。”
其實他學的是新聞專業,至於為什麼沒有從事這個行業。
就這麼說吧,從事這個行業要麼學著當睜眼瞎,要麼就是已經進去了。
他不願意當真眼瞎,又昧不下良心,更不願意進去,所以就選擇了遠離這個行業。
寫作也是新聞專業的必修技能,他說自己是學寫作的也不算有問題。
李世民意外的道:“你們竟然真的發展出了只學寫作?”
陳景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們還有專門學種地的呢,我帶來的水稻種子就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除了水稻種子還有畝產千斤的小麥,畝產八九百斤的棉花……哎,只可惜來大唐的時候我就帶來了水稻。”
莊稼高產當然不只是種子的問題,肥料也同樣重要,但這些就沒必要和李世民細說了。
見他提到這些種子,李世民再無疑問。陳景恪帶過來的水稻有多高產他是親眼見過的,不知道被多少人視為祥瑞。
結果在陳景恪的家鄉竟然是人工培育出來的,而且還不只是一種。只能說差距實在太大了,大唐真是全方位落後於這個神秘家族。
同時也堅定了他的信心,這些東西大唐也必須要有。陳家可以憑藉家族之力在數百年時間內研究出這些,那以大唐的國力只會完成的更快。
想到這裡,他就說道:“把你老家關於教育方面的事情詳細寫下來交給我,我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陳景恪說道:“好的……不過,我們好像在說道儒結盟之事吧,您有什麼意見?”
李世民說道:“既然你有信心那就去做吧,不過要小心別再被人利用了。”
陳景恪回道:“您放心,吃一塹長一智,不會了。”他不是相信自己,而是相信武舒。
事情說完他就告辭離開,徑直去了太史局。
等他離開,李世民才問李承乾道:“對於他所說之事你如何看?”
李承乾知道是關於教育方面的事情,就回道:“確實是個方向,什麼學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大唐更加繁榮強大。”
李世民說道:“你還是沒有抓住重點,此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徹底終結某一家學說獨大的局面。”
李承乾沉吟片刻,頷首道:“確實如此,景恪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叫……嗯對,叫辨證的看待問題。”
“以前我不理解,現在有些明白了。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通學百家,確實能吸收各家之所長,辨證的看待問題。”
李世民很是欣慰,提醒道:“但也不能太過於相信他所說的法子,倒不是他有什麼壞心,而是陳家畢竟只是一個家族,比較好管理。”
“大唐太大了,很多不起眼的小問題都會變成大問題。在他們家族那邊可以使用的法子,到了大唐就不一定適用。”
“所以他的法子可以作為參考,卻不能盡信。”
李承乾恭敬的道:“謝阿耶教誨,我知道了。”
……
陳景恪一路到達太史局,順利找到了李淳風。
太史局上一任太史令傅弈在年初去世,享年八十多歲。李淳風這個二把手順利扶正,成為大唐新一任太史令。
在前世的歷史上他一直幹到死的那一天。
李淳風也屬於半神話級的人物,但他的壽命卻和名氣不相符,六十出頭就死了。
別說和王遠知、孫思邈這些人比了,同時期的出名道士貌似都比他活的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