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虎爸虎媽(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不禁訝然:“竟是這樣嗎,成規果然不能盡信啊。行,此事我安排人去做。”
然後他又說道:“夷州島上那個縱谷平原,也可以在上面放養一些牛,到時候把牛犢拿出來賣給百姓。”
陳景恪驚喜的道:“縱谷平原那邊已經開始改造牧場了?”
李世民回道:“沒有專門改造,就是撒上苜蓿種子隨便生長,又放養了五百匹水西馬和五百匹草原馬,任由它們繁衍。”
“如果它們能活下來並繁衍生息,就說明那裡適合養馬,再著手改造也不遲。”
聞言陳景恪也不禁咋舌,李世民的方法果然簡單粗暴,又透露出壕氣,一千匹良馬說扔就扔了。
不過還別說,這個方法確實是最簡單省事又最有效果的。
苜蓿生命力頑強,種子撒在地上就能生長,不用特意去管,不用多久就能具備畜牧的能力。
這一千匹馬透過大自然淘汰,活下來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作為最初的種子進行繁育。
可以說成本幾乎忽略不計。
一千匹良馬確實很值錢,可要知道此時大唐在冊的馬匹數量高達三十七萬匹,一千匹對李世民來說就是九牛一毛。
嗯,唐朝最巔峰時期擁有在冊馬匹七十萬,在冷兵器時代戰馬就是戰鬥力,唐朝的巔峰戰力有多強可見一斑。
對此陳景恪只能豎起大拇指,道:“陛下威武霸氣……對了,水西馬是什麼馬?比草原馬還好嗎?”
李世民介紹道:“滇馬生在水西和烏蒙者最佳,可為戰馬。當年蜀漢就是掌握了水西烏蒙馬,才能在騎兵上和曹魏對抗。”
陳景恪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又是一個新知識,之前他總是以為南方馬不適合做戰馬,沒想到竟然出了特例。
看來只要地夠大物夠博,總能產生例外的。
又和李世民溝通了幾件事情之後,陳景恪就告退離開了。
他今天過來主要是提建議,把自己的建議說完就可以開溜了。至於後續具體該怎麼做,他就不管了,那是李世民和群臣的事情。
那些人會做的比他更好,他沒必要操這個心。
從李世民這裡離開,他例行去找了小兕子。陪她玩了一會兒,又練了一會兒字就離開了。
……
李世民的動作比陳景恪想象的還要快,沒過幾天朝廷就宣佈了移民計劃。
從人口最稠密的山東、河南兩地遷徙三百萬人去南方,其中兩百萬安置在荊州洪州等地,也就是後世的湖北湖南等地。
同時把數個歸降的北方草原部落,共五十餘萬人安置在荊州、洪州等地,和漢人雜居。
剩下的一百萬漢人百姓,被安置在嶺南的廣州區域,和當地俚人雜居。
這個訊息在當前大唐並未引起多大的動靜,遷徙百姓在這個時代是常有的事情,沒什麼好奇怪的。
還有個原因是朝廷接二連三大動作,大家也都習慣了。
不過人口遷徙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周密的計劃才行。
比如具體把人遷到哪個地方,能安置多少人。還要先在目的地建好落腳地,總不能讓百姓睡在大街上。
農具、種子之類的都要準備好,甚至還要發給一定的口糧,讓百姓撐過開荒這段時間。
沒有一兩年時間,這三百多萬人是安置不好的。
漢武帝時期,曾經在一年時間把七十萬人遷徙到河套地區,並在當年就產出了足夠的糧食。
這看起來是個奇蹟,但有多少人死在這個奇蹟裡,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反正史書沒有記載。
唐朝的官老爺們並不比漢朝的同行善良,他們也一樣漠視人命。然而分封制確定之後,有資格獲得分封的勳貴們都在盯著這三千多萬百姓。
他們絕對不希望因為朝廷疏忽,造成百姓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