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她一個弱女子,也沒有能力去管皇帝親衛的事情啊,有心無力。

一想到這些,陳景恪就不禁感慨:果然不愧是上輩子當上女皇的人,這小套路玩的是真熘,反正打死他都想不到事情還能這麼做。

不過馬上又得意的想道:任你手段多麼高明,不還是要給我暖床嗎,嘿嘿。

……

等天花疫苗接種工作穩定展開之後,朝廷又展開了接二連三的大動作。

首先是組建了一個分封小組,以長孫無忌為組長,專門負責制定全套的分封法、諸侯王禮儀,每一個等級的勳貴封地是多少等等。

至於先封誰後封誰,這些暫時只是私下交流,還不是拿到檯面上討論的時候。

至少也要等到分封法桉確定下來,才會考慮這些東西。

不過即便如此,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勳貴們也終於放下心來,開始履行他們的義務。

在他們的全力幫助下,學政體系和科舉體系再次重啟,並以極快的速度推進。

同時展開的還有土地清丈以及百姓安置工作。

去年清查出一千多萬人口,要按照均田制給他們分封土地。中原的土地肯定是不夠分的,即便把藏匿的土地都清查出來也不夠。

倒是有大片的荒地可供開墾。

可在沒有大型機械,沒有化肥的情況下,新開墾的荒地三兩年都見不到什麼收成。

但難不倒李世民和群臣,移民。

陳景恪自然也是傾向於移民的,而且他有更具體的目標,所以就跑到了宮裡找到李世民:

“長江流域自孫吳時期得到開發,永嘉南渡又遷徙了大量漢人定居,其後又經過數百開發,漸漸富庶起來。”

“然這裡依然地廣人稀,可以遷徙一批百姓前往定居。順便在遷徙一部分歸降的異族,和漢人雜居通婚施行教化……”

“耿國公獻上了嶺南的山川地域圖以及百姓黃冊,可以往這裡遷徙一些百姓過去。如此相互通婚傳播華夏文化,不出二十年就可完成教化。”

“南方土地肥沃水源豐沛,最適合種植水稻……水稻的高產我不說您也知道,一旦南方開發出來,天下再無缺糧之憂。”

“我對這裡的評價就一句話:湖廣熟,天下足。”

李世民也不禁被他畫的大餅給吸引住了,主要是他的那一句水稻高產。

陳景恪提供的那七萬粒稻種,李世民找了最肥沃的水田種下,請了最有經驗的老農照顧,足足種了有四畝。

畝產達到了四百七十多斤,這個唐朝可以說就是神蹟。

就算後期大規模推廣產量降低,只要有三百斤的畝產,也比正常糧食產量高百十斤了。

一畝地高百十斤,全國幾千萬畝水田那就是天文數字。

如果真的把南方給開發了,以那邊的氣候水稻每年最少能種植兩茬……反正李世民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所以不是他被陳景恪畫的大餅給忽悠了,而是確確實實有良種在,他不信都不行。

不過他還是保持著清醒理智的,道:“往這裡遷徙百姓確實是個好辦法,但瘴氣和蟲病該怎麼辦?據我所知長江流域普遍有血吸蟲病,尤其是洞庭湖附近更是嚴重。”

陳景恪道:“血吸蟲病確實是個大問題,師父編寫的防疫手冊上已經給出了防治的方法。”

“喝燒開的水我就不說了,這個方法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無法根治。且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最好想辦法消滅他們。”

李世民問道:“你有辦法?”

陳景恪頷首道:“聰明的辦法沒有,笨辦法倒是有一個……而且這個笨辦法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

李世民見他繞圈子的老毛病又犯了,氣的來回握了握拳頭,不過顧慮到自己的形象終於還是鬆開了,問道:

“什麼辦法?”

陳景還不知道自己差點捱打,回道:“血吸蟲的中間宿主就是釘螺,動員整個南方的力量對釘螺進行滅殺,必須用火燒掉……”

“感染比較嚴重的區域,大河就捕殺釘螺慢慢的改善。小河直接把河平了,重新開挖一條,這樣才能一勞永逸……”

前世新中國就是用這種方法,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徹底把血吸蟲病給治住,這個‘笨辦法’也被認為是唯一的辦法。

關鍵是,建國初期的時候中國一窮二白,也沒有什麼機械化工具,全靠人工完成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