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物都好準備,難的是請哪些人過來參加婚禮。

一般情況下認識的人都發一份請帖就可以了,愛來不來。

問題是皇后已經說了,他們這個婚禮不能大操大辦,來賓自然也不宜太多。這種情況下,請誰不請誰就成了問題。

陳景恪這邊比較簡單,秦家、程家、尉遲家三個盟友,再加上一個呂才就沒了。

孫思邈認識的人比較多,但他是出家人不需要遵守那麼多俗禮。只需要邀請幾個京中的老友就可以了,加起來不超過十個。

麻煩的是武舒那邊的人。

武士彠當了那麼多年宰相,故舊還是很多的,楊氏那邊親朋好友就更多了。

別看武舒落難的時候這些人沒一個伸手幫忙的,現在她成婚了要是不請人家,就是不知禮節。

篩選來篩選去,發現人數反而越來越多了。

最後還是武舒一咬牙,道:“只邀請親族過來即可,別的一概不管。”

陳景恪擔憂的道:“就怕他們背後說你的壞話。”

武舒氣呼呼的道:“以後我就是孫家的人了,有意見讓他們找師父去,看他們誰有那個膽子。”

不過隨後她又解釋道:“我的情況他們應該都知道,就算不邀請他們也沒什麼,事後道個歉就過去了。”

“最怕的是邀請了一部分,不邀請剩下那一部分,那樣真的解釋不請了。”

陳景恪點點頭,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可這麼一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會不會就太少了?”

武士彠這邊因為他被貶,京中並沒有什麼親族,能來的就只有一個武元爽。

楊氏這邊也好不到哪去,這一家子就沒有順過,接連幾代掌門人都早逝。

以至於他們空有權貴的身份和地位,卻沒有相應的權力,全靠祖上留下的人脈支撐。

一個家族沒了能支撐門戶的人才,也意味著離沒落不遠了。

這也是武元慶武元爽敢把楊氏攆出家門的原因之一,沒有孃家人支援。

所以楊家這邊其實也來不了幾個人。

武舒咬了咬嘴唇,道:“不少了,觀裡還有幾百人呢,都是賓客。”

陳景恪有些心疼,想了想道:“我再給魏相、李道長他們寫一封請帖吧。”

武舒心中好受了許多,但搖搖頭道:“不要了,何必為難他們呢。”

……

賓客名單確定下來,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挑了個吉日程咬金帶著禮品上門,象徵性的和武夫人交談一番之後就進入第二步。

第三天程咬金再次登門,拿出早就算好的生辰八字和婚期,並送上了聘禮。

雙方交換婚書。

只不過這一份婚書上寫的不是陳景恪,而是孫氏子景恪。

一切都定下之後就開始發請帖,男方這邊的請帖由陳景恪親自送上門,女方的請帖有武夫人負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