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2 後黨(第1/3頁)
章節報錯
見陳景恪否認的如此乾脆魏徵也很無奈,此時他已經基本肯定紫霄觀有參與進這件事情中來,只是還無法確定參與的有多深。
可這一切都只是懷疑,陳景恪不承認他也沒有辦法。
告訴士族,讓他們想辦法?那是不可能的。
真這樣做,就意味著要徹底和士族繫結在一起。
他雖然很欣賞親近士族,可也沒有和對方同生共死的打算。
尤其是現在皇帝和關隴、勳貴們聯手發難, 因為學政體系的原因,寒門和地方富戶也加入進來。
幾方形成聯合圍剿之勢,士族已經窮途末路,他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對方陪葬。
之所以還在奔走,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
畢竟他打內心裡還是希望士族能繼續存在的,至於原因陳景恪的第一篇文章已經寫了。
所以他還是努力辯解道:“縱使你說的有道理, 可事實上在那個時間段確實是士族肩負起了這個責任,華夏文明也因他們得以延續。”
“他們對華夏是有功的, 不能如此草率的就否定他們。”
陳景恪搖頭道:“諸子百家哪一個對華夏文明沒有功績?先秦三大顯學儒法墨,墨家去哪了?陰陽家、名家、雜家等等學派去哪了?”
“在華夏文明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們出現創造了燦爛的百家爭鳴時代。在華夏文明不需要它們的時候,就功成身退。”
“但它們的精華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其它學派繼承了下來。華夏子孫也沒有忘記它們的存在,至今還在歌頌讚美它們。”
“連諸子百家都能消失,士族又算什麼東西?他們憑什麼不能消失?現在已經到了需要他們消失的時候了。”
魏徵問道:“士族消失以後該怎麼辦?會不會產生比他們更強大,更惡劣的群體?你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陳景恪道:“士族消失之後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事情沒有發生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但我知道建立官學有教無類,打通上升渠道,是一條正確的符合先賢思想的道路。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去做?”
“難道就因為這樣做會損害到士族的利益?為了士族一家的利益,卻損害天下人的利益,你不覺得太荒謬了嗎?”
“而且士族以學問傳家, 又有雄厚的家財供他們專心讀書。他們的優勢比普通的學子更大,為什麼害怕和普通人競爭?”
“在處處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還被普通學子比下去。他們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卻怪朝廷不該建立學堂, 這不是更荒謬嗎?”
魏徵啞口無言。
說起來朝廷確實沒有直接對士族動手, 清查人口本來就是應該的,勳貴們藏匿的人口一樣被查出來。
官學體系的建立,也只是給了普通人一個讀書的機會。
就算朝廷官學裡教授的是弘文館註釋版九經又能如何,士族子弟依然佔據全面優勢。
他們之所以反對這麼激烈,不過是享受了太久的特權,不願意放棄罷了。
想到這裡,他有些頹廢的道:“難道是我錯了嗎?”
聽到這句話陳景恪有些驚訝,魏徵竟然認輸了?臣卜木曹,這可是魏徵啊。
魏徵看出了他的想法,倒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問道:“聖人是用什麼方法說服勳貴們的?”
“不要說你不知道,我這個老頭子都認輸了,你總不至於還要騙我吧。”
陳景恪苦笑,果然不愧是老狐狸啊,馬上就能化被動為主動。
不過他的應對方法一如既往:“就算我知道,你覺得我敢告訴你嗎?”
“其實從一開始你就應該醒悟一件事情,除了聖人, 你在任何人那裡都問不出有用的資訊。”
“與其四處奔波,不如去找聖人開誠佈公的談一談,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魏徵搖搖頭道:“你對咱們這位聖人還是不夠了解,這麼大的事情,如果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就沒有再參與進來的可能。”
“更何況我和士族走的那麼近,為了穩妥起見他是不會告訴我的。”
陳景恪勸道:“你既然都懂,又何必再四處求人呢?就算問到了又能如何呢?”
“真要是破壞了聖人的計劃,你能脫得了身?聖人要是拿你洩憤,士族會保你?你這樣問來問去,又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