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想到了之前陳景恪和他說過的細菌、病菌之類的東西,這一套防疫方式完全照應了這些理論。

按理說以他的醫術應該能想到這些方法,只是有些東西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且他接觸這套理論時間還太短,遇到難題還是情不自禁的用老方法去思考。

長孫無垢歡喜的看著陳景恪,越看就越是喜歡,這個甥子果然是自己的福星呀。

“對了,你要的工匠我已經讓將作監給你抽調了,下午就能送來。”

“謝謝姨母。”陳景恪抿了口茶,想要說一下匠籍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在別的問題上李世民和長孫無垢或許不會吝嗇,但國家制度問題上,他還沒有發表意見的資格。

他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向世人展露出治國方面的才能,才有資格參與到制度改革上來。

所以他就把話題轉到了另外一處:“姨母,我聽說高句麗勢大難治,為何我們不慢慢的向遼東移民,建立城池村莊,然後一步步蠶食他們呢?”

長孫無垢沒想到他會問這個問題,不知道該不該回答,就有些為難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很意外,但他想的更多,難道這位小真人有解決高句麗的辦法不成?想到這裡他就興奮起來。

要說現在他最想征服的勢力,既不是嶺南的馮氏,也不是北方的薛延陀,而是東北的高句麗。

想到這裡李世民就決定稍微和陳景恪說一下難處,如果他有辦法那就再深入的聊一聊。

“往遼東移民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寒冬,那裡冬季漫長氣溫寒冷灑水成冰,百姓缺少冬衣無法存活。”

陳景恪有些錯愕的道:“啊?難道不是因為天氣太冷無法種植莊稼嗎?”

李世民失笑道:“誰說的?若是無法種植莊稼,高句麗人是怎麼活下來的?那裡雖然寒冷,但一年也能種一季莊稼,且土地肥沃產量不比中原低。”

“這……”陳景恪心中把前世的某些所謂史學家罵了個狗頭淋血。

前世他看一本正兒八經出版的史料介紹,說東北年積溫低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生活在這裡的人只能夠靠漁獵生存。

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無法支撐大規模移民,所以中原王朝一直無法有效統治這裡。

直到玉米土豆傳入中國,才開始開發東北。後來日本又把耐寒水稻弄了過來,才有了後來的東北騰飛。

當時他信以為真了,一直以為古代不能開發東北是缺少耐寒農作物的原因。昨天翻出那幾粒稻穀,還興奮的不行。

結果就被打臉了。

還好他多嘴問了一句,沒有直接把水稻種子拿出來,要不然丟人就丟大發了。

李世民看出他表情有些異常,不過不知道原因也沒有多問,而是道:“景恪可有度過寒冬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