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開山立派(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景恪也不知道自己啥時候睡著的,夢裡劃了一夜的船,以至於第二天早上生物鐘失靈連晨練都沒有去。
今天的任務依然是整頓內部,各管事帶領自己的手下打掃衛生,學習接待信徒等等。
陳景恪則和孫思邈一起制定紫霄觀的觀規,過程很簡單,把別的道觀的觀規拿過來進行修改。
除了觀規,還有齋醮儀式之類的,也需要提前確定。和孫思邈詳談之後陳景恪才瞭解到,當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
一派是以茅山為首的北派,一派是以龍虎山為首的南派,這兩派側重點各有不同,齋醮儀式也有區別。
陳景恪自然不會照搬別人的規矩,他表示:“我們紫霄觀要做第三派。”
孫思邈已經知道自己徒弟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且他們已經掉進了這個泥潭裡,不可能再退出了。索性就放任他施為,看他能走到哪一步。
所以他並沒有反對,而是道:“如何改,你可有想法?”
“有。”陳景恪就把自己知道的未來的一些齋醮儀式一一道來。
其中大量借鑑了全真派、武當派以及現代道教的儀式,還借鑑了一些佛教和基督教的優點。
制定了一些簡單明瞭的口頭用語,比如上帝保佑,是向昊天上帝祈禱時的用語。福生無量天尊,是向三清天尊祈禱時的用語。
這些口頭禪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對傳教的幫助非常大。
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不識字,普通百姓不可能會背誦道經之類的,他們該如何表達對神靈的信仰?
站在大街上喊我通道教,道教的神靈保佑我吧?這麼做只會被當成瘋子,
再說百姓知不知道什麼是道教還不一定呢。
佛教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句阿彌陀佛代表一切。就憑這四個字,佛教在民間始終壓道教一頭。
陳景恪既然穿越了,自然要改變這種情況。至於會不會有人嘲諷他模彷彿教,無所謂了。
傳教嗎,不寒磣。
為了增加儀式感他還搞出了一個道教版的洗禮。
皈依的時候需要別的信徒或者道士在他身上灑一點水,其實就是手掐蓮花指往他身上彈幾滴水就可以了,不需要真的潑一身。
儀式感對於宗教來說同樣重要,能增加信徒的歸屬感。
看到這些,孫思邈都驚訝於自己徒弟的奇思妙想,也終於相信這個弟子真的能另開一派。
當然,開山立派並不是搞一套不一樣的齋醮儀式那麼簡單,還要有相關的教義支援才行。
對於這一點孫思邈也毫不懷疑,他看過已經成稿的那一部分西遊記,知道這個弟子確實有新的想法。
尤其是在道德經這本書上,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解。而道德經恰恰是道教的最核心典籍,沒有之一。
對它有獨到的理解不一定就能開山立派,但對它沒有獨到理解的人,必然沒有開山立派的資格。
陳景恪離獲得這個資格還有一段距離,至少要等到他註釋的道德經出版並傳播出去才行。
但別忘了他師父是誰,孫思邈要是說自己想開山立派,估計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不吧?
這就叫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