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又分為好幾處別院,佔地最大的是孫思邈居住的正堂和陳景恪居住在側院。

其餘還有東西廂房平時可作為客房,還有弟子、隨從居住的地方,僕人居住的地方,廚房、洗衣房、馬廄等部分。

從後院的後門出去,還有一重院子,這裡是陳景恪規劃的學堂,此時還空無一人。

為了方便他們用水,還專門從漕渠引了一條溝渠過來,平時他們清洗衣物之類的都可以用這條活渠裡面的水,飲用當然是用井水。

後院還挖了一個佔地約畝許的池塘,正堂和側院恰好橫跨在池塘上方,把它一分為二。

池塘上還修有廊道、涼亭等物,皆是出自朝廷能工巧匠之手,非常的精美,要能儲存到後世也是著名的景點。

陳景恪的房間各種用具一應齊全,真就是拎包入住。

兩名十歲左右的小道童急而不亂的給他們奉茶伺候著,陳景恪一眼就看出這兩位全是小姑娘,生的也是花容月貌。

尤其是其中一個,眼睛特別靈動,眉目間有著和年齡不相稱的成熟感。

長孫無垢說道:“她們兩個以前是我宮裡的宮女,讓她們過來照顧你。”又對兩人道:“還不快見過你們的主人。”

兩名道童躬身道:“易奴/玉珠見過真人。”

陳景恪已經不是剛穿越過來時見到什麼都驚訝的人了,萬惡的舊社會贈送侍女是很正常的行為:

“免禮吧,以後好好做事,等你們及笄我每人給你們一份豐厚的嫁妝。”

兩名女道童高興的道:“謝真人。”

聞言長孫無垢只是笑了笑,沒有發表任何看法。

李承乾、李泰哥倆先是詫異,不過看到陳景恪只有十歲的樣子,頓時心中瞭然。

小屁孩還不知道男歡女愛,等過幾年看你還能不能說得出這樣的話。

這倆小宮女明顯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就算放在皇宮都是出類拔萃的那種,等再過幾年都是一等一的尤物。

尤其是那個叫易奴的,別看年齡小眉眼轉動間竟然有著別樣的嫵媚,讓他們兩個都眼饞不已。

幾人的話題不知不覺又聊到了阿膠上面。

熬製阿膠的方法並不是什麼秘密,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之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還是因為書太值錢太稀缺。

這會兒雕版印刷技術都還沒有完全成熟,大多數書籍還是靠手抄。能明白阿膠用處的人看不到這些書,擁有這些書的人基本不會在意一個滋補的方子。

更何況,只有用東阿產的驢皮加阿井裡的水才能熬出阿膠,這口井還是上古聖賢開挖的,怎麼聽都有點扯淡。

然而事實就是這麼神奇,直到二十一世紀人們都沒有真正弄明白阿膠的原理。但有一點不能否認,那就是阿膠確實是補血養顏的聖品。

現在長孫無垢這個皇后出手,熬製阿膠的生意自然沒有誰能搶的過她,也沒人敢和她搶。

重點就在於如何儲存、運輸、售賣。

陳景恪前世雖然不是經商的,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拿出了後世的飼養、加工、運輸、售賣一條龍方案。

“在東阿建立皇莊養驢,也可以鼓勵當地百姓養驢,咱們再從百姓手裡買驢,建立作坊熬製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