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陳景恪心頭也埋上一層陰影。

前世有科學家用四年時間觀察了六千多例初產孕婦,自然分娩難產率將近百分之十五。

只不過人類醫學發達了,可以透過各種針對性的藥物,把難產率降低到百分之六左右。

實在無法順產的就剖腹產,正常情況下因生產死亡的數量無限趨近於零。

但要知道這是在二十一世紀,普遍結婚生產年齡也超過了二十歲。

古代早婚早育,初產年齡一般在十四五左右,難產的機率暴增。因為醫療水平低下,難產幾乎就意味著死亡。

所以才有了生孩子是走鬼門關的說法,在古代那是真的在走鬼門關。

第二胎情況會好很多,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產婦年齡也大了,難產的機率就會降低數倍數十倍。

這也是為什麼生過孩子的寡婦好嫁的一個原因,很多人專門娶這種,甚至有時候皇宮裡也會納幾名這樣的女人。

直到宋朝以後禮法森嚴,寡婦改嫁成了被鄙視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在難產的陰霾下,大家很清楚什麼做法才是對的。

難產的情況也分為很多種,就是不知道里面的產婦是哪一種。不過多想無益,還是先進去看看吧。

於是他就跑到隔壁更衣室,把自己的那套白大褂穿上,口罩戴上。

沒有熔噴布這口罩也就能防一防口水什麼的,只能說比沒有強一些。

進入病房才勉強聽到孕婦發出的微弱呻吟聲,他心中更沉,產婦脫力幾乎可以宣判死刑了。

裡面有四五個人,除了孫思邈還有兩個是隔壁的穩婆,還有兩個坤道當助手。

此時兩個穩婆正在小心翼翼的揉孕婦的肚子,看到這個裡不用問他就知道,胎位不正。

如果是嬰兒肥大、孕婦盆骨小或者脫力等情況,還有挽救的可能。胎位不正已經不能說是九死一生了,堪稱十死無生。

他看了一下孕婦,很年輕甚至可以說年幼,最多也就十三四歲。這讓他心裡更是堵得慌,也沒有了說話的慾望。

沒有b超,兩個產婆全憑經驗在幫她糾正胎位,也是累的滿頭大汗,卻不敢有絲毫鬆懈。

孫思邈也專注的觀察著孕婦的情況,從深深皺起的眉頭可以看出,情況已經危急到了什麼程度。

房內氣氛非常壓抑,每一秒都是煎熬,陳景恪才進來一會兒就好像過了很長時間一般。

眼看著產婦聲音越來越微弱,他忍不住說道:“拿點參湯喂她吧。”

一名坤道回道:“已經餵過兩次了,再喂怕產婦受不住。”

陳景恪心中一窒,情況更麻煩了。

現在就算胎位扶正了,恐怕產婦也沒有力氣生出來了,難道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凋零嗎?

不,還有辦法。

他深吸口氣,對孫思邈說道:“師父,這樣不是辦法。”

孫思邈頭都沒回,道:“你有辦法嗎?”

陳景恪艱難的吐出了三個字:“剖腹產。”

孫思邈頓了一下,回過頭道:“這只是理論,至今沒有使用過一次。”

陳景恪說道:“總要有第一次的,再說咱們也不是沒有任何經驗不是嗎?”

孫思邈不說話了,內心陷入掙扎。

他確實有一定的屍體解剖經驗,前面已經說過要弄幾個仵作的身份,光明正大接觸到屍體。